(2)了解学生实际,提高做题效率 现在市面上的习题资料多,针对性差,一些超纲问题也给教师增加较大压力,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与学生共同提高。但要注意取舍,根据学生实际,提高做题效率。选择性练习:减少成套练习,选做学生薄弱点问题。 专题性讲评:讲评有专题,有重点,而不是像流水账似的从头到尾讲。针对性矫正:根据学生解错情况,对普遍性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变式训练。 (3)典型高考试题解析。 误区1:高考才考过,不能再考了,一带而过。 误区2:只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和扩展训练。 习题的讲练是复习的关键环节,只练不讲,学生能力无法提高,最终陷于题海战术;同样的题,不同的老师,讲的深度广度不同,效果就不一样。讲题最见教师的功底,讲透是关键,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最有益处。既要讲准试题的答案,还要讲明相关知识的出处背景,命题人的设计创意,最后还有该问题的引申。这样学生才能够把基础知识打牢,融会贯通,最终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4)指导学生答题技巧: ①读题仔细,找好第一感觉,同时要注意思维定势的影响。 ②简答题要表述完整,精炼准确。填空(题)不超长,开放(题)要饱满。 ③实验设计要简单,具有可操作性,条理严密。 ④识图绘图题,注意坐标的单位、曲线和示意图的意义,题干中显性和隐含的限制条件。 ⑤运用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尽快排除思维的障碍,研究命题者的心理。 4.收集编写模拟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①科学性是第一位的,知识准确。 ②语言规范,设问合理,读题容易。 ③背景材料具有普遍性和易接受性。 ④注意难度梯度的编排,有区分度。 ⑤突出能力考查,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⑥有思想性和教育功能。 ⑦注重创新,有一定的导向性。 ⑧研究高考命题规律,有预见性。 ⑨赋分合理,版面设计规范。 ⑩注意相关学科知识,适当渗透综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