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2003年天津卷中的一道题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四题:
⑴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
A.180千米 B.280千米 C.380千米 D.480千米
⑵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水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⑶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⑷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本题要根据图上给出的一些要素,如河流、经纬线、国界等判断是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再根据三江平原的一些基本区域特征来解答问题。本区的区域特征如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口相对稀少等,国土整治措施要根据他的区域特点而制定,因人口少可以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因沼泽广布,可以建立湿地保护区等。本题还考核了关于绍应的经线长度多纬线长度是111千米,一个经度对应的纬线长度是111cosα千米,α为当地的纬度。
4.运用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并比较、分析、评价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考试所给的素材往往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并从素材中提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并把它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就尤为重要了。
例如:2001年广东河南的综合试卷中的一道题: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
粮食最高产量P = 0.075QTWS [ 千克/(公顷·年)]。Q:太阳辐射量最大[105焦耳/(厘米27年)];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W: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S:土壤有效系数。
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⑴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 )
A.1101.6千克 B.11016千克 C.31016千克 D.110160千克
⑵粮食生产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高原地区(拉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西走廊(酒泉)主要有__________。
⑶江汉平原(武汉)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要发展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票措施是:______________。
试题给的信息素材有很多种类型,以公式的方式出现也是其中一种。本题就是根据公式当中所提供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依据教材所学过的原理来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些公式数据是教材上没有、在复习中也很难让学生涉猎到的东西,这要求学生在现场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和材料,分析回答解决问题,这就是信息的处理能力,但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教材中有,所以又考核了学生从知识体系中抽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5.熟练判读和分析各种地图、图表、图像以及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达能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