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力要求
1.识记地理事实和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能力。
学习地理首先要记住对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描述,然后了解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这也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
下面这个例子要求我们必须记住对山东半岛的一些具体描述,同时掌握山东半岛的地理特征影响着农业生产,并掌握影响商业活动的区位因素。
如:2001年上海卷中的一道题:
读我国山东半岛南部某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回答:
⑴图中海域属于我国近海中的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⑵填表(每空限填一项)
①贝类养殖 ②小麦种植 ③油棕种植 ④甘蔗种植 ⑤苹果种植 ⑥柑橘种植
⑶丘陵地区如植被破坏,将导致_____________,平原地区如不合理灌溉将造成_______。
⑷该地区所属的温度带名称是__________带,耕作制度是__________,所属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
⑸该地区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拟在图上A、B、C、D四处中选择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经比较你认为_________处更合适。

根据题干和图像,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山东半岛的某个沿海地区,山东半岛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北部濒临渤海,东南部濒临黄海,渤海和黄海在山东半岛的分界线是蓬莱角,山东半岛位于我国暖温带,无霜期较长,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制,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沿海滩涂面积广大,可以发展海洋养殖业,平原地区可以发展小麦种植业和棉花种植业。但要克服土壤盐碱化问题和春旱问题,在生产和生活中,要解决缺水问题,丘陵地区可以发展水果业,但要注意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对这道题我们还应注意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市场最优的原则和交通最优的原则。本题主要考查对地理事物的记忆、多种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根据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等。
2.理解和运用地理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进行推导和说明的能力
地理学存在着很多基本规律,我们学习这些规律就是要依据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规律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样才能准确的运用规律,才能对一些实际问题,用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进行推导和说明。
例如:2002年广东卷中的一道题:
读图,利用相关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ф-δ|H为正午太阳高度,ф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地下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g35°≈0.7 tg45°≈1 tg60°≈1.732
⑴某地(北纬30度)一居民春节前搬进北楼一楼,发现太阳光线被挡,问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⑵若要避免这种情况,北楼不动,建南楼时为保证北楼终年能见到阳光,保持楼间距不变,南楼的楼高应是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午太阳角的年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北纬30度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在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从夏至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从冬至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楼间距问题。对于北楼一楼来说,首先计算在阳光高度角为多大时挡光,然后计算此时阳光直射点的位置,就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来推导出,只要阳光直射点的位置在该位置以南,北楼一楼都挡光。至于要保证南楼不挡北楼光,就要计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的楼高就可以了。总之本题就是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及其变化和规律进行推导和说明实际问题。
3.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及区域差异、并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及了解国土开发整治措施的能力区域地理应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并能运用高中地理所学的一些知识、原理、规律去解决区域地理的一些实际问题。我国的国情和国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国情是制定国策的基础。国土开发整治是我国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所采取的一些开发和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