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在长春东北师大附中举行了第14届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我很荣幸地代表我们辽宁省实验中学青年化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讲授了《气体摩尔体积》一节课,反响很好。同时,我也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观摩东北师大附中、鞍山一中、哈师大附中的三节课,与我自己准备的课堂内容相互对比研究,我深刻地感受到——创新是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中学化学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才能获得更好地开展。 在这四堂化学教研课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创新:
一、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 教科书是教学资源之一,但并非唯一资源。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不是被动的使用者。教师以改变原有的逻辑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不但重视知识的结果,更重视获得结果的过程。在进行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把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际的动机,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化学实验,更可以创造性地补充一些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四堂课是四堂充满教师个性化色彩的课堂,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教学设计的不同,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同的魅力。 在《气体摩尔体积》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接给出表格化处理的一些数据,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采用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探究原因,改变了过去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的教学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并且,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自己还学会了对表格进行类化处理,让知识与过程并重,活动与建构同行,因此,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有两位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创造性地加入了测定气体体积的定量实验和比较气体、液体压缩性的实验,使原本过于突出知识地位,略显枯燥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并且,在教师主导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激思激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激发了学生的社会性动机。 这些不同于常规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同时,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规律,要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总之,优化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