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办学理念和奋斗目标,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结构实验,提升教育科研力度,实施了后勤保障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推进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
1991年9月19—21日,召开“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总结汇报会”。校长姬庆生作了“辽宁省实验中学实施五年发展规划汇报总结”,举办了学科观摩课、选修课、主题班会等,有88所学校三百多人参加大会。至此,“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二、实行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了学校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1985年,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一种新型的领导体制,它包括校长对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的全面负责,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教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内容的组织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实现了学校科学管理,强化了行政指挥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党的建设,发挥了党组织的作用,增强了教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实行年级组教师集体小循环岗位责任制。年级组教师集体要对提高本年级学生的“教”和“导”全面素质负责。坚持初、高中阶段小循环责任制,三年不变,负责到底,一年一考核、验收,三年总验收。这样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行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以年级组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年级组是一级基层行政管理组织,是教育、教学相对独立的实体,负责本年级学生全面质量的管理。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对于本学科教学质量全面负责的组织机构;是组织教师学习,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检查、指导教师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培养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教学实体,并切实保证了教研组在教学工作中的管理作用。
实行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确实取得显著成果。学校里形成了一个“人心顺、风气正、干劲足”的和谐局面,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有力的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创了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增强了德育实效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继承我校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探索具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新观念、新内容和新方法,不断完善德育建设,增强了德育实效,建立了新的德育体系,全面推进了学校的教育。
1、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德育研究小组,加强德育领导,研究德育中的新课题。与此同时建立班级教育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组成班级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德育活动,共同对学生负责。建立的德育工作新体制,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