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开设通用技术课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唐彪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6.09.07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掌握技术的思想方法和培养创新精神为课程的核心目标,以技术设计(技术试验)为主线和载体。可以说,通用技术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是高中通用技术的高层次追求。 

    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持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潜能作为教学深层次的追求,要引领学生走向创新方向,在设计问题、设计方案、设计评价时特别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想像力的训练,注重启发学生多方案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伴随2006年新课标的实施,我校的通用技术课会更有起色,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也作出了一些具体策略思考,总结如下: 

    一、鼓励提问  提倡质疑 

    学生喜欢提问,是好奇心强烈的表现,是思维活跃的表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若不能提出问题,便缺乏最基本的科研能力。 

    l、从日常生活、学习中选择研究课题 

    我们的研究课题应体现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研工作者的探索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里倾向。课题选择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样才能起到既激发了学生对新问题探究的兴趣,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用铁丝设计制作防风定位衣架,用铁片设计制作定量茶叶盒等,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2、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践中提炼课题 

    从教师给出课题到学生亲自选择课题,需要过渡阶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给出学生要研究的模型或材料,然后过渡到学生自行选择课题。例如:给出撮箕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根据撮箕存在的缺点设计制作新式撮箕,逐渐过渡到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发明技法自行选择研究课题。像马俊同学发明的《脚踏式自动开关卫生门》、祁迹同学发明的《祁迹牌多功能夹》、王博同学发明的《防滑减震拐杖》等,都是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后,自行选择的发明课题。 

    二、专题设计  讨论探究 

    明确课题后,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答案,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不需要硬把学生的思维、理解、判断、行为纳入既定的轨道,而是更多地利用间接的、不明确规定的指导方式,要求学生围绕解决问题的主题,指导学生运用多样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中心环节。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像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好奇心开始,一切科学都源于想像。在这里要鼓励学生多运用发散思维、联想能力,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对课题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方案,允许多种方案同时实验,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最佳方案,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求异思维的重要环节。 

    技术设计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创新原则。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创新灵感,鼓励学生创造发明,使学生理解技术发明、技术革新。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即要每个学生都要学习通用技术课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 

    2、讨论探究 

    在学生独立设计基础上,再让他们分成4—6人小组进行无序探讨、研究,再由小组的组长向全班作有序汇报,进行全班交流、信息催化,彼此激励、相互启发、引发联想,达到完善方案的作用。 

    讨论时,我们一般采用智力激励法,并做了如下规定: 

    (1)延迟批评和评价 

    (2)尽可能多提设想 

    (3)尽可能提新奇设想 

    (4)结合与改善他人设想 

    第一条是为了追求活跃气氛,是发挥创新力的保障;第二条强调数量,是获得最佳设想和高质量设想的条件;第三条突出了创新,这是讨论的宗旨;第四条强调接受启发,改善设想,是讨论是否成功的一条重要标准。讨论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如全面思考法、正反奇思考法、他人观点法等去思考解决问题。 

    3、归纳整理 

    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众多方案中,选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方案,进行完善,并绘出草图。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略析高中地理课程目标
   下一篇文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探究与实践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