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师,应经常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 好等问题。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 任务。这些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 教学方 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 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 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在当前大力 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作为教师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首先是要具有以下的理念:
1.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2.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
3.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
5.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上述这些理念,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我们在当前及今后搞好教学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从而把自学引入到教学过程,把教学实践从原来只重视研究“ 教"转变为同时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从原来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智力、能力的培 养。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注意启发诱导,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的课堂讲解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启发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 积极思维。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问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 在讲解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须精心设计,并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材 的重点难点;第二,问题要明确,难易要适度并具有一定的梯度性;第三,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 趣,引起求知的欲望。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手段,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展示在他们面前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
启发性讲解的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克服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使学生从好奇心发展 为求知欲,从对历史的直接兴趣发展为有意识、有目的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在讲解时 ,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时提出诱发探求性的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诱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去积极思考,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