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的创新是这一永恒主题的实践,教育的创新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过程。课程改革是教育创新的一种形态,它既是教育的创新举措,又是创新教育的载体。我们每一位教师,只有以饱满的创新精神,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才能推动创新教育的进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发展学生的创 新意识?本文我结合在东北三省四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中我讲的《抛物线的简单几 何性质》一课的教学设计,谈一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路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数学家华罗庚是这样,阿波莱顿发现电离层也是这样,就连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我在《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复习与引课环节中,层层设问,点出实质即“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并与学生共同回顾研究椭圆,双曲线几何性质的方法与步骤。以此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激发兴趣,让学生类比联想,探索分析,结合抛物线的方程及图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总结归纳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这个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和创新思维,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
二、引而不发,启迪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
人类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因此我在《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把课堂讨论引向深入,产生创新意念。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讨论,思维非常活跃,始终处于主动出击状态,为自己的创造感到惊喜,为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而积极努力,畅所欲言。至此,我通过课堂教学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三、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潭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所以我在《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教学中以复习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入手,以求理顺学生的思维方向和知识的顺序性,使知识自然迁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并适时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温故知新,承前启后,为新知识的发现做铺垫,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