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高考题将近一步地向生活、生产和前沿科技靠近,这类题目将进一步加强,但考查的仍是基础知识,只是对考查基础知识的迁移、应用和拓展能力进一步加强。 4.加强实验,重视实践,突出设计 实验题在高考物理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考物理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考查一些简单的、设计性的实验来鉴别考生独立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至少两题以上,题型己不拘泥于单独的实验题部分,而是将实验内容渗透到选择与填空题中,既有单选题、多选题,又有作图题、填空题、连线题;另外,考查的内容也不只是局限于过去的学生实验,还要考查演示实验。 以2006年高考题为例,06年江苏卷第13题是对电学实验中的“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灵敏电流计的改装”和“半偏法测电阻”的综合考查,这一设计实验的难度非常大。06年广东卷第12题,也考查的是“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但该题考查的角度是“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步骤”和“利用表格处理数据”。06年上海卷第17题,考查的是测量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06年理科综合全国卷Ⅱ第22题,也考查的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06年理科综合全国卷,第22题第(2)问考查的是利用半偏法测量电压表的内阻的步骤设计和器材选择。电学设计实验历来是高考实验的重中之重,几乎每年必考,也是学生主要的失分点,所以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验内容的考查已游离于课本,常用新的物理情境考查传统的实验。2007年的实验设计将更具有挑战性,实验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地位,将在高考题中进一步得到体现。
第三方面 高考考场上物理学科中的失误分析 考生在高考试卷中写出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生的应试心理状态、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度和质量。由于心理紧张、基本功不扎实、审题不严谨、思维不缜密、解答不规范等原因,产生了失误或者错误,造成失分。 一、高考物理试卷中常见的失分原因 1.常见物理规律不清楚或相混淆 如动能、向心力公式混淆。 2.表达不严密,书写不规范 表达严谨,符合科学性,书写规范,要能反映考生的思维过程,这是解题的一项基本功。有的考生物理符号乱写乱套,如:U、v不分,M、m不分,g、a不分,r、R、L、S不分,9、q、g不分,e、q不分等不规范的书写屡见不鲜。同一字母的大小写有时表示的物理量是不同的,应加以区分,如:电子电量用e表示,电场强度用E表示,这是约定俗成的,不能互换。 有的考生没有在解题过程中对题文中未出的字母进行假设说明;有的考生用未知量表示结果;有的考生不写出方程的原始公式,而是直接写出推导式、变形式或结果计算式,失去了得分点。如不写原始公式,而是直接写出结果计算式如安培力推导式、电量推导式、变压器中电流关系推导式等;有的考生不说明解题中所列各式运用的物理规律和依据,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3.数学基础薄弱,计算不准确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有的考生不能从图中的几何关系求出轨道半径,涉及到三角函数的计算时错误率很高。计算不准确目前己经成为同学们解题中的突出问题了,大家在平时学习中主观上排斥复杂的运算,认为解题有思路就可以了,或由于平时用计算器,造成大型考试中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计算失误多,从成绩上看“做不对”与“不会做”没有区别。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