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丰富人才评价视角。 针对我校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改变以学业成绩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多视角探索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发展性评价、目标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鉴定作用,更要深入挖掘评价的激励作用,建立适合我校学生成长的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拓宽人才发展多元路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占领升学高位——国内高考路向;为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特长人才提供发展条件,实现优进高出——特长生发展路向;放眼世界,拓宽国际留学渠道——国际升学路向。 (三)教师专业发展战略 在未来三年内,关注教师生存状态,强化师德培养,制订并实施重基础、重特色、重内涵的教师培养方案,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全面启动名师工程,以名师为领军人物,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身心健康,专业基础扎实、学术功底深厚,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科研能力上乘,结构合理、整体优化,个体有特点、群体有优势的教师队伍。 1、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生存状态。 关注教师健康状态,为教师过健康、丰富,有文化品位、有高尚精神追求的生活创造条件;关注教师职业压力,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2、实施重基础、重特色、重内涵的教师培养方案。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状况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立足校本、实施教师培养方案。培训方案以“双基平台+学科专业模块+教育实践模块”为内容,立足校内,借助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优势,重基础、重特色、重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尤其要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完善培养体系,进一步推进青蓝工程等具体培养方案的实施。 双基培训重基础。旨在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素养,并不断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合格教师。 实践智慧重特色。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理论反思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竞赛,主题研讨等活动,培养实践智慧,张扬教学个性,彰显教学特色,培养特色教师。 学科专业重内涵。深化学科专业内涵,拓展专业发展空间,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制定“自主发展”计划,学校为在高校进行专业研修、提高学历层次的教师提供支持,未来三年内,学校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要达到50%,其中博士研究生要占有一定比例;鼓励教师参与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会议,学校教师中各类专业教育学会会员、理事、理事长的占有比例要逐年提高;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机会,培养学 者型教师。 3、全力打造名师。 未来三年内,学校将切实推进名师工程,发挥特级教师[3]、学科标兵、新秀教师的作用,强化激励、促进成长。 未来三年内,学校将进一步培养骨干教师,逐年提高市域、省域以及国内知名骨干教师的占有比例。 未来三年内,学校将搭建平台、提供机遇,培养、打造教育专家。 (四)科研创新战略 立足科研兴校,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中心,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基本点,建立实行有效研究的运行机制,加强科研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l、切实推进“教研一体化”校本科研建设。 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基本立足点,把工作当成学问做,把问题变成课题做,学校的教育改革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推进,实现“教研一体化”;结合学校实际,重视选题、研究过程以及成果推广的校本特色;在三年内,以学科减负为切入点,以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合作精神,以打造学科特色为目标,建立有学校特色的学科资源库。 2、深入开展学校承担的“十一五”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研究。 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课题,形成多支有创意的团队;课题以校内与校外合作的方式运行,借助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做好田家炳德育研究和发展计划项目《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实践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及《新形势下学科教学方式的探索》等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