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浅谈课程改革的趋势与课堂教学的模式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张玉芹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6.09.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每个阶段都取得了可喜成果。教育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课程教材改革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对未来人才意志要求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的反映,是人类经验的理性概括。它使下一代能够将科学发展延续下去。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是学生在自我定位基础上的选择。课程设置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前的“繁、难、偏、旧”的课程体系,影响新时期“育人”的质量,内容过深,负担过重,学习太难等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构建合理的科学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改革的趋势

    1.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科本位论而提出的。学科为本:一是过分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生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二是只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各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三是只强调学科课程、学科教学,而忽视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的作用。因此必须处理好学生发展与学科体系、社会需求的关系。

    2.从“双基”到“多能”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形成的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双基教学。仅仅坚持“双基”的课程与教学是不够的,现代社会对公民和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要求培养学生应有的基本能力:一是学会求知的能力,二是学会在应变中做事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处的能力,四是学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道德教育决不只是政治思想品德课的责任,而是各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都应承担的责任;不仅要重视显性课程的作用,也要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进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局面。

    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同阶段的课程综合具有不同意义。一般来说,年级越低,综合的程度可能越高一些。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综合化程度应增高些。普通高中的综合课程应是在分科基础上的综合,应成为学科课程的有效性补充。

    5.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更有效地融合起来,并不是要使课程脱离知识的轨道,而是给已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而充分学术化了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气息和生活的活力。

    6.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

    7.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课程的个性化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课程既要体现共同性,又要体现差异性、层次性。课程的多样化尤其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教材的多样化,是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客观需要,是适应学生差异性的需要。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新课改就是改几篇课文?
   下一篇文章:善待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