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

新课改就是改几篇课文?
——2006年齐鲁之行观后感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赵志彦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6.09.13

    第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直接促进了教师备课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备课方式得到扬弃,新的备课观念不断生成。 

    传统的备课以“教”为中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自己怎样上这节课,怎样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不是研究怎样让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有滋有味。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路去引领学生,想方设法地将学生带入自己设计的“陷阱”,很少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新课改教学是围绕学习展开的,真正的备课应该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水平;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要能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教学结构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之,一切为学生而设,应学生而动,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传统的教学观把课堂当成一个静态的、封闭的过程,强调备课的预设性、计划性和规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的备课其实是一种“背课”,教师将教材、教参中的内容书写成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段时间安排,每一个提问,每一个答案,甚至教师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备课成了画图纸、写剧本,教师只需按图纸施工,按脚本表演,照本宣科,将熟稔于心的“台词”背下来即可。现在的课堂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常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去捕捉和挖掘这些有效的不确定因素,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甚至将其转化为精彩的课程资源。教师备课时应该充分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要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课堂”教学,将自己、学生、情境、课程等因素纳入关注视野,获得一种对不确定性的预料,为真正的课堂达成意向性的框架,制定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方案,变“预设”为“预案”。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备课在自主备课的同时,新课改强调集体的交流和研讨,“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集体备课也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资源共享,观点互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挖掘课程资源,预测教学过程,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争辩中共同成长。教师们还为学生准备了“学案”,指导学生预习和自学课外自读课文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山东省三所高中课改调研报告
   下一篇文章:善待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