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诗的生命--情感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倪卜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6.10.20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这样论诗:“诗,琦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以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因若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千余年的古诗,千余年的传统,铸就了我华夏子孙的悠容古风。古诗正是以它那古朴淡雅的意境,感染着一个又一个为文学执著的心灵。而诗中的感情更是使古诗得到永生的精髓和灵魂。 
    所有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情感,情感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情感是诗中美感意趣的基因和雏形,是诗中潜藏着的深蕴和睿哲,是诗中体现出的斑斓色彩的因子,是促使我们意念萌发的源泉。
    一句话,情感即是诗的生命。
    诗中的情感既包括作者的情感,也包括读诗者自己的主观感情。
    那种促使诗人创造的情绪,往往是由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境遇或事件所引发的,如自然山川的壮丽给予我们不平凡的感受或生活中较重大的事件如生、离、死、别,苦难所激发的深刻的感受和思考。正如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王弗,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抑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像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想像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像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相信只要是真正理解了诗中的含义,我们就都会被作者那绵绵不断的情所感染,都会体味到作者那生死隔绝情悠悠的酸楚。
    这就是情感的魅力。
    情感不但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同样也更是我们读诗时品味诗中意境的根本出发点。当我们真正被诗中的景物,情景所感染,进而感情澎湃时,我们便会深刻的体味到诗的意境,诗的格调,诗的内涵,更便于我们体味诗中的乐趣。
    正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之情与乡愁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激起了历来多少骚人墨客的深切共鸣,堪称抒写秋思的绝唱。作者将单独的形象置于同一幅画面中,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展开联想进一步充实丰富画面,就需要我们鉴赏者调动自己的感情,挖掘出诗的言外之意,揣摩作者的情感,即“以感思感,以己推彼。”这样在我们的头脑中,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的契合交融就达到了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一种完美的统一。
    诗的感情往往是含蓄深沉的。牛津大学有一位名为约翰克博的诗学教授说过:“诗是一种间接的策略——一种藏于某些面纱与伪装后的表达”。诗人不直接说出他内心的感受,乃是用“藉物寓意”的手法来表现——间接的表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来揭开这层面纱,以呈现出诗的形象。
    首先情感需要升华。情感只有经提升、转化的过程和心灵的陶铸作用后,才会成为一种更有价值的情感。
    其次,我们要把握诗中的思想。佛洛斯特认为“一首诗是情感找到了思想,思想找到了文字”。可见读诗离不开思考。这种思考是多方面的思考,发展变化的思考,是联想式的思考。
    最后是想像,想像是智慧的女神,只有充分的调动我们的感官和知识储备,用心灵的笔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图画。这样诗的意义就不仅仅在读诗,而是一种灵魂的净化,感情的陶冶,睿智的体现。
    总之,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会读诗不仅仅是一种性情的陶冶,更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就让我们带着自己最丰富的感情,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的扬帆鼓浪,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殿堂中尽情的游荡,在寻找文化真谛的征途中勇往直前。
   上一篇文章:故事与诗歌的亲密接触
   下一篇文章:诗的语言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