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信息技术环境对教育教学体系的影响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赵志彦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6.09.18

    3.信息资源的多渠道及丰富性使得教材呈现多元化特征 

    这种多元化体现在印刷文本的教材更多地被视盘、录像教材所替代或补充,更重要的是那种过去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的做法将不再可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人们将更多地使用教学资源库、教学包或学习包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畅游,淋漓尽致地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 

    4.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决策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是一个资源丰富、“随机进入”的宝库,同时又充满诱惑的危险。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有一种科学的心态,学生应能权衡利弊,对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有自我监控和约束能力,能够自觉抵制信息污染或信息垃圾等。 

    5.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沟通 

    信息化进程会给学校或课堂带来诸多变化.但不会导致其解体或消亡,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或课堂是一个交往、沟通与对话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场所。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途径同学生交流情感、认知体验,共同探讨问题,学生之间也是如此。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将更加突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资源之间彼此的交流、合作、分享的特点。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观念的变革 

    步入信息时代,传统教育需要全方位的改革,教育观念的变革无疑首当其冲。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观念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新型人才观 

    在信息社会里,应该由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人才观。素质型人才观要特别突出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网络技术和信息环境的使用在培养人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 

    2、教育需要新的教学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积极探索构建艺术课程新理念
   下一篇文章:开设高中美术选修课 探索艺术教育新途径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