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参与,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
灵活多变即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对于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维和见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
在备课中,我仔细研究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在《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课创设了例题,利用五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奇思异想,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与分析下,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一个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命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兴趣是学生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想象力是涌现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性活动的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在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由椭圆、双曲的几何性质进行迁移、拓展,总结归纳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因此,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就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启迪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坚信,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获得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
[作者:辽宁省实验中学数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