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科研工作平台,发挥实验性、示范性辐射作用是我校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实验学校的神圣使命。因此,追根溯源,从我校80年代初的俄语过关、五四学制等实验至今日的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实施可见,我们的科研工作都始终围绕学校发展建设的整体目标,深入实验,不断创新,立足校本,并将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付诸于实验创新中。因此,我校的科研工作始终突出校本化,依托国家级课题,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研究,从而确立了“小课题一市级课题一省级课题一国家级课题”的阶梯式研究模板。2009年,我们启动并确立了校本小课题研究项目,专注于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实验,注重小课题研究的校本化、实效性、创新性,并以此为契机,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2009小课题回望: 首先,我们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缘起:一是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从2008年起改变了课题结题和评奖方式,对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只进行结题,不针对课题本身进行评奖,而只针对课题某项研究成果评奖。这种新的评奖方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只要参与课题、没有任何成果、一旦课题获奖大家都跟着获奖的局面。而且构建了鼓励人人开展科研人人出科研成果的新格局;二是现代学校科研的发展走向,逐渐从象牙塔走向大众化,逐渐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探究,强调解决实际l"-3题,凸显了带题教育、带题教学、带题管理的路径,而小课题研究正符合了这一发展趋向;三是从学校的校本实际出发,如我校已经开始的绩效考核,其中就包含对每位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考核,包括提交课题研究、发表论文、获奖论文、成果展示等四个方面的能力项目考核。 其次。我们出台了对小课题研究的解读:小课题研究是指全校教工根据自己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现状,发现工作中亟需解决的或发展中的前瞻性问题,将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立为研究课题,同事间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可自行结组,可以2、3人一组,也可以1人1组,并带着研究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种小课题研究方式的特点有三:一是课题题小。但具有研究价值;二是课题研究人员少,但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三是成果表现形式多元,既可以案例、论文的方式体现,又可以反思改进行动的方式体现,但最重要的成果形式,是解决现存问题,通过研究实验,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并将此作为教育者的己任。 我们的小课题科研项目,强调师本化,突出自主性,鼓励立足校本研究。我们通过公示、申报、立项、研讨、评审的系列程序,最终确立了2009年度的“研究范畴精小、研究人员精干、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果多元”的六项小课题。它们分别是: 语文学科: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写作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数学学科: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 外语学科:热身活动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 中学教师专业化自我发展的探究 政治学科:非智力因素在高中文综合教学中的作用与培养 今天,在这些小课题结题之际,我们将其研究的结题报告、研究成果以文字的形式集锦,以此作为对这一时期科研工作的梳理,对小课题科研项目的阶段总结以及对未来深入开展实验、创新研究的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