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漫谈“流觞曲水”中的四乐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语文青年教师 邸袁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5.10.12

    高中语文第二册选编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中提到当时的清雅之举——“流觞曲水”。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有山有水、清幽静僻之所,文人墨客随意落坐于清澈蜿蜒的溪水边,一人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从溪水上游放出,因水流曲折,时流时停,酒杯流到谁的面前停下,谁就赋诗一首,赋不出则罚酒一杯。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二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聚会于会稽山阴兰亭。他们游目骋怀、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当日所作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相传兰亭盛会之后,后人继承兰亭遗风,齐集群贤,举樽赋诗,常以“流觞曲水”的形式助兴;直至今日仍有“流杯池”供人效仿,追逐古代文人墨客的浪漫与风雅。“流觞曲水”得以盛及一时,甚至流传至今,自有乐在其中。

    一、感官之乐
    山与水不仅是“流觞曲水”的背景,更是其赏玩的内容。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绘当日修禊盛会的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盛会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群山之中清净幽僻,景色宜人,最适合吟诗作赋;另外山中易寻蜿蜒起伏之溪水作“流觞”之用。当时会稽一带,林壑优美,顾恺之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王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世说新语》)。 
    从绘画角度来看,远处有绵延起伏的高山峻岭,近处有青翠繁茂的竹林,身旁是沁凉的涟涟溪水,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已美极:再加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良辰,可谓景不醉人人自醉。正如王羲之在《兰亭诗》中所写:“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此时的文人雅士置身于山水间,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观山则情满于山,赏水则意溢于水。可见观山赏水在“流觞曲水”中提供了背景和感官之乐。 
    中国历代文人描绘山水,或出于“比兴”的需要,或喻情于景,山水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审美对象,也就是说山水只是文人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到了魏晋时期,追求心灵抚慰的文人们才从无功利的视角观山赏水,追求“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灵领悟世界”(宗白华)。

    二、形式之乐 
    行酒令的传统由来已久。酒令,按形式可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这类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词令和花鸟虫令。前者要求象形、会意、心书兼有。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或遣词造句,或意义通联,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可谓变化万千,趣味盎然。《红楼梦》的宴饮中经常出现行酒令的场面,可见一斑。《兰亭集序》中的“流觞曲水”属于雅令中的诗令。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喜欢秉承古代风尚,整日清谈玄学,宴饮为乐,寄情于山水之中,作流觞曲水之举不足为怪。一人在上游放出盛满琼浆玉液的酒杯,杯子随水势漂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吟诗一首,吟不出则罚酒一杯。当日兰亭盛会四十一人中有十一个人各赋诗两篇,十五人各赋诗一首,其余十五人被罚饮。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我的失败与伟大
   下一篇文章:新的岗位 新的挑战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