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

论文言文教学中的背景铺陈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董维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5.07.06

    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文言文是重头戏。仅在高一两册课本当中,便选取了十六篇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文言篇章。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却常常不能领略其精彩,到头来只记住一些零星的语法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而背课文时,也经常背了上句忘下句,甚至连复述文章大意都很困难。问题的症结何在呢?
    前几天讲《鸿门宴》,照例是导语,作者介绍,背景介绍,不过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讲述了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第一回合”等等。简单的交待之后,我便开始进入主题,逐句翻译,语法归纳,总结文章大意。讲着讲着,有学生提问了:刘邦为什么要“使子婴为相”?张良"为韩王送沛公”又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些问题,书上注释略显单薄。而不弄懂这些问题,学生们又似乎不肯罢休。于是我干脆把书放下,把备课时查到的一系列资料有选择地讲给学生听,从项梁、项羽起义到巨鹿大战,从张良派人刺秦到辅佐刘邦治国,以及两代楚怀王的由来、“楚河汉界”的典故……猛然惊觉:千言出口,岂不要离题万里?于是赶快刹车,书归正传。
    奇迹竟然出现了:接下来的讲授中,学生非常活跃,从翻译课文到归纳文意,都比过去顺利的多,到了最后,甚至还对“如何看待项羽”这个问题产生了一场颇有情趣的争论。难道这是“跑题”跑出来的结果吗?下课之后,掩卷沉思,发觉背景铺陈的确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适当的背景铺陈,无论对于学生兴趣的产生、知识的掌握、价值观的形成,还是能力的培养,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略从六个方面对背景铺陈的意义进行探讨: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上讲,学生们往往喜欢听故事胜于枯燥的讲授课文。在错综复杂、引人人胜的故事面前,学生们无需调动自己的注意力便可以在“无意注意”的影响下专心致志的听讲,进而对课文本身产生浓厚兴趣,马上进入故事情境,甚至愿意主动探求文章精髓。这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2.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文言文由于时代久远,和现代人的语言习惯、欣赏习惯差异较大,所以其内容不易为学生很快接受。如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了解故事的全貌,就不易去感受、理解文章的内容,甚至无法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有了完整教学情境的铺设,才会使学生对片段故事情节引起共鸣。仍以《鸿门宴》为例,如果学生不了解秦末农民起义过程中刘邦、项羽以及张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文章开篇项羽“大怒”以及刘邦貌似对项羽臣服的原因就容易流于肤浅。而在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宏大的历史背景渲染之下,学生们就很容易站在项羽的角度理解他“欲王关中”却为刘邦乘虚而人,眼看昔日下属如今要为王时的愤怒心理。
    翻译文言文通常是学生觉得最枯燥的一个环节。艰涩的文字总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可是有了完整的背景铺陈,学生可以凭着对故事的整体了解去揣摩人物的心理,猜测故事的发展趋势,从而将文章大意推导出来。而当学生发现自己竟然可以独立翻译出难懂的句子时,学好文言文的信心也就树立起来了。也正是在完整的认知基础上,在背诵课文时“背了上句忘下句”的现象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避免了。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文化寻根--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民族文化弘扬
   下一篇文章:我爱我“活”的课堂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