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热爱读书学习,喜欢钻研问题,不管在欧美各国还是在以色列,犹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都很高。在全世界,犹太人中如爱因斯坦一样的世界级的杰出科学家很多。据统计,诺贝尔奖颁发100多年来,根据1995年的统计,全世界共有犹太人1282万,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O.23%。但是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就有121位,比例却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读书看报是犹太人的习惯,凡是到过以色列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那里的人对于读书求知的热情,体验到这个民族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 一个民族的阅读量与其创造力是成正比的,正是因为犹太人有酷爱读书的习惯和传统,才造就了这个民族无穷的创造力。 今天,我们中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繁荣,而我们更多的人却越来越远离读书,岂不悲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以诗书礼仪教化传承的民族,而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越丰富,我们的精神食粮却日渐贫乏,岂不令人忧虑?
二、为何不读书?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人与禽兽的区别,根据科学研究,有两点:一、人能制造并利用工具,而禽兽不能。二、人有文字,而禽兽没有文字。其实文字亦是一种工具:传达思想、情感、意志,精神上人与人内在交通、传久行远的工具。说粗浅一点,人是能读书著书的动物。故读书是划分人与禽兽的界限,也是划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读现代的书就是与同时的人作精神上的沟通交谈。读古人的书即是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读书的益处,几乎人人知晓。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认识到读书对自己的重要性。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中国古代,读书是求取功名的最重要手段。通过读书,大批读书人有了“黄金屋”,有了“颜如玉”。而今天,人们却不会这么认为了。今天在我们的社会里喜欢读书的人并不多。何以见得?君不见,报纸杂志上一篇篇呼吁读书的文章吗?君不见,当前卖的最好的书是各类考试用书吗?君不见,人们正忙于挣钱忙于应酬哪里有时间读书呢? 关于读书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不读书的原因有“没时间”“不习惯”等等。 的确,现代人的生活被挣钱、买房子、买车、买基金股票、上网闲谈打游戏等填满了,哪里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呢?书读多了,能代替饭吃吗?能挣来房子车子吗? 功利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名利而奔波忙碌,根本很少有人静下来思考自己最最需要的是什么。今天人们往往带着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读书,读书的主要目的还是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水平。学生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找份好工作。在这样的目的之下,人们怎么会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呢?人们更多的是把读书作为了谋生的工具。 回顾过去年代,人们渴望读书,但那时书得来不易。《红岩》《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至今还在那时人们的记忆中。如今越来越富有的人们还有多少人热衷于读书呢?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是不利于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基本是围绕升学的指挥棒在转,一切与升学无关的课外阅读,名义上是提倡,但实际上却是限制、甚至禁止。不要说中小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使他们难得有空余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就是家长和老师也总是强调要把时间多用在学习上,少看或者不看没用的课外书。这种对于读书根深蒂固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是造成难以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原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