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的忧思
一些有识之士,总是不断在报刊上呼吁人们读书,甚至提议建立中国自己的读书日。为什么呢?因为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人远离书籍。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几年来我国国民读书阅读率(国民图书阅读率是指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调查样本总体之比,这个指标表示的是有阅读行为的读者群体在全体国民中所占比例)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只有4.5本。而国外的情况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世界之首。全国的报刊多达890种,其中英文版的《耶路撒冷邮报》,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全国500万人口中,每5个人就拥有1份。 2004年12月,只有24万人口的冰岛就销售了40万册书,平均每个人在一个月里买了近2本书,创世界最高纪录。每年的12月,冰岛都会出现购买书籍的高潮,可完成全年图书销售量的80%左右。圣诞节前夕书店的生意最好,这在冰岛已成为惯例。 2004年,24%的法国人读了12本书,55%以上的人读书1至12本。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读书ll本。由于职业各异,读书的情况也大不相同。中、高级职员和自由职业者名列榜首,人均读书17本,接下来是普通职员和工人,每人平均读8本或7本书。 2005年,日本读卖新闻社对全国的读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每天读书1个小时的占14%,读书半个小时的占19%,读20分钟的占10%,读10分钟的占9%。不读书的占27%。在日常生活中,想多读一些书的人有一半以上,占64%。 国人读书率走低的状况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担忧:长此以往,我们的国民素质不会愈来愈低吗?众所周知,在世界众多民族中,犹太民族可谓是个酷爱读书,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犹太人是世界公认的富有智慧的民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充满着浓郁的读书和求知的氛围。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便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上一滴蜂蜜,然后叫孩子去吻它。 这种传统仪式意味深长: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懂得书本是甜的,日后要爱不释手。据说,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摆放有书本,理由是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这种做法告诉人们:一个人的生命会有结束的时候,而求知却是永无止境的。时至今日,犹太人还保留着一个沿袭下来的传统——把书橱放置床头,以表示对书本的顶礼膜拜。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而被禁止。犹太人不禁书,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在犹太人家庭长大的孩子,都曾经毫无例外地被要求回答母亲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家里的房子有一天失火或财产被劫,那么你在逃命时将会带走什么东西?”倘若孩子回答的是钱或者钻石,母亲会马上耐心地启发道:“孩子,有这样一种宝贝,一没有形状,二不见颜色,三无什么气味,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还回答不上来,母亲就严肃地说:“记住!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像健康一样,任何人都无法抢走,你将终身拥有。只要活着,智慧将永远与你结伴而行。”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