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一节《太平天国运动》展示课有感

新闻来源:教育信息   新闻作者:朴贤哲   责任编辑:闻毅   新闻录入:张禹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1.08.31

    5月17日一l8日.2011年辽宁省教育学会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我校举行。受历史教研组的委托,由我代表实验中学在大会召开期间上一节“名师展示课”。虽说不是比赛.但想到要面向来自全省各地参会的历史教师上一堂展示课,还被冠以“名师展示”的称号。更主要的是与我一同上展示课的另一位教师是来自北镇高级中学的历史特级教师,压力不言而喻。 
    为了圆满完成教研组交给的上课任务,从4月开始着手进行准备,到5月17日上课.前后大约经历一个月的时间。下面是我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接到上课任务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选学生和选课题。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第一轮复习阶段,选择高二学生就要上一节复习课,如果选高一学生则是一节新授课。一般来说上一节新授课要比复习课容易,在课堂内容上新授课可以更加丰富多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而复习课相对在内容上会比较枯燥,总结性更强,要求课堂要有相当的深度,不然就失去了复习课的价值和意义。考虑到自己任课年级在高二,对高二学生比较了解,学生也比较适应我的讲课习惯,因此决定选择高二年级学生上一节复习课。
    在课题方面,则是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了《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其意义重大,而且从教学内容来讲这一课有很多需要学生分析理解的内容,易于加深课堂深度,同时在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也有很大的争论,便于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讨论。
    在确定好课题之后。就是具体的备课过程了。这一阶段包括收集资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收集资料的过程是相对比较困难的。我在收集资料时坚持两个原则:第一。从不同角度介绍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如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史学家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中外历史学家对太平天国的不同评价;第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原始资料。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发布的纲领和文件、同一时期中国社会状况的相关统计数据等。
    在构思教学设计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贴近高考改革的趋向。在新课标中更加强调对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能力的培养和要求。而近几年高考试题体现出在要求学生对主干知识有较准确的掌握以外,加大了对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以及对不同的史学观点评析能力的考查。作为一节高二一轮复习课,当然就要体现出这些新特点和新要求。
    导入:历史课的导入有很多种形式。我选择了介绍“春秋笔法”的概念,进而给出中国历史上不同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评价的请同学以连线的方式进行导人。一方面介绍了近几年高考经常涉及的史学常识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介绍不同政权对同一运动的不同称呼,提出问题,引出下面要复习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有简略有重点。在一些识记性的基础知识方面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而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对原始资料的分析理解上。
    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时,一方面通过课件将教科书中提到的各种原因重现,并使用箭头将各种原因的内在联系梳理清楚,另一方面提出谢和耐的《中国社会史》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分析部分,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变化对运动爆发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新的角度。同时介绍“历史自然演进”理论,引导学生对这一史学理论加以评价。
    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时,简单引导学生归纳标志性事件即可,而重点将放在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原始资料的分析上。讲授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评价时则是给出几组历史资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最后给出中国近代史学家郭廷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一段评论,并请同学们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郭廷以的观点与中国传统观点有极大的不同,学生在平时是没有遇到过的,是很陌生和新奇的。把这样的观点拿出来作为课堂开放式讨论的问题,主要是考虑到近两年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在这两年的高考试题中连续两次以论述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不同史学观点的评析能力,如2010年高考试题中要求学生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谈谈对恩格斯所说的一段话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在平时的授课中加大这种类型题的训练。
    为了保证课堂效率,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将课件当中需要学生分析的一部分资料以课前预习资料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对一些资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节省上课阅读材料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有了整体的教学思路和构想后,就是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了。课件制作的过程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按照整节课的设计思路,突出体现大容量、条理清的原则把收集的资料整理组合即可。
    经过一个月的艰辛准备,在全组老师的积极帮助和授课班级同学的热情配合下,最后总算圆满完成了这次上课任务,得到了听课老师的积极评价。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个月来的感受,那就是过程是艰苦的,收获是丰富的。

 

   上一篇文章:关于孙雨甜、王鹏宇、李玥、王甦、张诗函、关琳申请一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公示
   下一篇文章:浅谈语文教学民族化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