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闻来源:教育信息   新闻作者:刘国辉   责任编辑:闻毅   新闻录入:张禹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0.12.03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师是蜡烛,是园丁。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道出了教师工作对学生的温暖和帮助,可谓高尚了,却淡漠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指导性,所以教师应该是灯塔,不光要照耀自己还要给学生指引方向;教师是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可谓辛苦了,却忽略了教师对学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非决定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是护林员,他只是保护树木茁壮成长,而树木的方向由树木自己决定。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可能再去充当园丁或是知识传声筒的角色,那么教师的角色定位怎样才是贴切和妥当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探讨:做教材的统帅。知道讲什么;做课堂的参谋,知道怎样讲;做学生的领袖,知道怎样交流。
    第一,面对教材时,既不能做教材的应声虫,也不能做独裁者,而应该是教材的统帅
    怎样使用教材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要“心中有本”,也就是要把教材放到心中,教材是重中之重,但教材编写与教师无关。作为教师只需要按照教材编者的观点进行讲解而且必须讲解完美,教师不需要问教材是什么,也就是教师是教材的应声虫。但新课改之后,教材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语文版)为例,必修教材五册,选修教材十四册(《唐宋诗词选读》《中外现代诗歌欣赏》《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红楼梦)选读》《外国优秀短篇小说欣赏》《中外名剧选读》《经典电影作品欣赏》《新闻阅读与写作》  《名人传记选读》《汉语学习与应用》《演讲与辩论》  《写作基础》《(论语)选读》)。教师想要在三年里把所有的教材全都讲一遍,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现在做应声虫是不可能的了。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删节整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立权老师对教材的使用就有非常精辟的论断“教材有三种形态:编者教材,教师教材,教学教材”。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教师如何使用教材的真谛。我个人的解读是教师使用教材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选择讲解的课文。即教师教材;第二步是选择课文中具体的讲解内容,即教学教材。现在的教材(编者教
材)编写上,大多采用单元制,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单元所选庙的课文无论是体裁还是题材大体上都是相同的,所以教师只选用一到两篇课文讲解,就可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对于具体课文,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尊重编者的意图,揣摩编者的意图,也就是说不能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完全抛开编者,按着自己的意图为所欲为。即成为教材的独裁者,这是不可取的。总之,我们认为面对教材时,语文教师的角蔷应该是统帅,既有排兵布阵的自由,又要受到战略目的的制约;既要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魄力,又要有“处分适兄意,那得自认专”的觉悟。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体现,既不能是课堂的总导演,也不能是学生的放牧者,而应该是导游
    过去的课堂是讲堂,教师是演讲者,“满堂灌”,讲过了头。灌得学生头昏眼花,讲得学生不知所云。这已经批判过了,此处不再赘述。后来,改革“满堂灌”,去除“一言堂”,提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提倡精讲精练,强调讲“精”。这无疑有了进步。可现今的一些语文课,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该讲的也不讲了,事实上,有些内容必须通过讲解才能解决。所以,我们要反对“满堂灌”,但不能反对必要的讲解。当讲则讲,当解则解。如果因为反对“满堂灌”,连必要的讲解也反对掉,那就得不偿失了,甚至有的学校竟然要求教师只允许讲十五分钟的课,这就更加有些矫枉过正了。教师是主导这一提法其实是很正确的。而现在的语文课上,教师对待课堂有两种倾向:一是总导演,在这类课堂中,虽然学生有很多活动,但学生的一举一动就像教师安排好的一样,看似学生很活跃,回答积极、讨论热烈、表情丰富、声音洪亮等都是表演的成分居多,背后都有一双手在操纵。这双手就是教师,他像导演一样安排各个演员的戏份儿、走位、台词、表情等等。这明显是不足取的;二是放牧者,在这类课堂中,老师只抛出一两个问题,甚至连问题都由学生提出,然后,自己如放牧者般在旁边看着。“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表象上,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加积极,好像集中反映了“学生是主体”的观点,但细致观察就会发现课堂当中或活动当中没有灵魂,形如散沙。我们认为,主导应该是主持加导向,由一个恰当的角色替换就是导游。有讲解,有引领,还不能左右游客的自我感悟。而要形成这样的课堂就要在问题上下功夫,使问题既有探究性、又有框架性。
    第三,面对学生,教师既不是权威专家,也不是同学,而应该是领袖
    在旧的环境当中,语文课堂总是“一言堂”、“满堂灌”,考试所给出的答案也都是标准答案,这就导致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有一种天然的心理优势,形成“我是权威,我是专家,不要质疑我,不要怀疑我,你们要听我的”的心态。这一观点已经被批判过了,随之建立起来的是民主师生关系。但是由于民主这一师生标准。是在批判专制师生标准建立起来的,这就使这一正确提法在现实的执行过程当中可能走向极端。即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是朋友关系。朋友关系表面上看是好事。它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但朋友关系很容易转化为同学关系进而抹杀教师与学生的差别。使教师成为了学生干部甚至学生。这应该使我们警惕。如现在很多学生给老师起外号称为“某哥”或“某姐”,如果“某哥”或“某姐”是带有尊敬语气还元可厚非.如果是昵称就比较可怕了。当然称呼什么无所谓,但称呼时的心态就有所谓了。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认为应该是领袖与追随者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应该是领袖即权威加朋友。权威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当中有一定的学术优势、知识优势、心理优势,朋友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一个角色丛。教材的统帅,课堂的导游,学生的领袖应该只是教师众多角色中的三个。随着教育活动的时间、空间的变化,“教师与学生、教育内容以及各种教育环境之间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从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果想用一个词来准确的概括教师角色的话,我想只有“教师”才是最恰当的。
   上一篇文章:教书育人在实验 奋发有为谱华章
   下一篇文章:说说我的语文教学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