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高中英语诗歌鉴赏课初探

新闻来源:教育信息   新闻作者:钱姝楠   责任编辑:闻毅   新闻录入:张禹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0.09.16
    得知“百花奖”的课型与上课内容为自选以后,我放弃以往英语公开课的常用课型——阅读课,选择去探索一个颇具挑战的课型——英语诗歌鉴赏课。 
    一、确定这一课型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1.学生的特点:部分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功利心很重,其表现为把英语学习的范畴局限于为高考中考查的语法和词汇知识,而忽视英语语言的应用性和文学性。这些学生淡化了对语言美的感受,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被抹杀。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趋向性是不曾改变的,他们,已具备中文诗歌的鉴赏能力,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能否通过英语诗歌的美去唤醒?
    2.诗歌的特点:诗歌是无国界的。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体现语言美同声音美的一个典范。其丰富的表现手法使得语言美的发展到了极致;凝练的语言饱含着诗人的强烈浓郁的情感,总是让读者展开无限的遐想;其韵律和韵脚让每个文字或音节(英语)如同音符一样营造出动人的乐感。因此,诗歌鉴赏对提高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材的特点.:选修八的第六模块的题目为唐诗,其中呈现了两首英文小诗。唐诗对英语诗歌鉴赏是一个有效的辅助,但作为一个模块的主题似乎喧宾夺主。因此,我决定对教材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重组和增减,增加对英语诗歌的鉴赏方面的一个整体性的引导,制定了引领学生体会并创造英语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考虑,我选择了英语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的名作《一朵红红的玫瑰》。此诗创作于18世纪末期,以忠贞的爱情为主题,语言质朴,节奏明快,情感浓郁,充满浪漫主义情调。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和学生之前接触的一些中文诗歌有很多共同之处。
    三、教学环节的安排和实施:
    1.导人
    让学生列举表达爱意的方式,之后引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诗歌创作,引出经典爱情诗——《一朵红红的玫瑰》。学生们严肃的对待这一话题,热烈的参与进来,意识到作诗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2.词汇 
    此诗中含有个别古英语词汇和苏格兰方言,造成了诗歌理解和诵读的困难,这一问题不先解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诗歌的信心,体会鉴赏诗歌的语言美同声音美也就无从下手。因此词汇问题有必要在鉴赏之初解决。词汇不是教学重点,因此出于高效考虑,大多数生词列在学生的诗歌材料上的生词单中,标注词义,但这里未处理存在于丰富语境中的个别生词,因为这些词词义的猜测线索充分,因此在鉴赏过程中设置了猜词任务;为便于学生发现并体会英语诗歌的韵律、韵脚和反复所创造的声音美,鉴赏之初设置领读生词环节,解决读音问题。 
    3.理解诗歌的大致信息 
    对诗歌大致信息的把握是鉴赏的一个起点。设置了关于诗人的性别同写作背景的趣味性问题。学生在一读之后迅速找到了线索和答案。学生对细节的捕捉和推理能力得到锻炼。之后向学生展示了更多的作者信息包括其代表作,代表作之一是上学期学过的一首诗歌,通过歌声唤醒学生的记忆,同时引出民谣这一诗歌体裁。 
    4.感受诗歌的美 
    英语诗歌鉴赏包括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这堂课将在多大程度上分别覆盖这两个层面,将哪个层面作为切人点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问题。 
    始于理性的诗歌鉴赏更注重学生对诗歌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这一目的,诗歌本身成为了解诗歌特点的一个辅助,诗歌整体的美易被理论知识的教学破坏:始于感性则侧重对诗歌本身的美的感受和探究,并为理性层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基于引领学生体会并创造英语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从感性层面人手,淡化理性层面,利用理性知识服务于感性层面的欣赏和创作。 
    (1)感受从声音的美开始 
    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是用歌声表现的。诗歌,直到现在仍然保留着它的声音的美感。一个诵读样本可以最直接的传达出这种美感。聆听以后,学生们受到了美带来的震撼,但同时会受到诵读样本的束缚,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成为被动角色,刻意的去模仿样本,从而限制了个人对诗歌的诠释和想象。因此有必要向学生强调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诠释千差万别.读诗没有范本,并鼓励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读出自己的诠释,相信他们可以读得更美。学生这时产生诵读跟赏析的兴趣,但对自己能更美的诵读这首诗持怀疑态度。 
    聆听后引领学生从理性上分析声音美,让学生找出韵律、韵脚和反复现象,并分析反复使用的效果。理性上的分析有助于学生今后体会欣赏其他英文诗歌的声音美。这一过程,学生建构的过程是隐性的。 
    (2)感受语言的美 
    本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多个意象的使用。意象的使用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中文诗歌的表现手法,因此对意象的对应英文“image”的最有效的解释是呈现运用意象的中文诗句,而不是介绍文学和哲学上关于“意象”的各种复杂的英文解释。接下来让学生列举诗中的意象,并选择他们喜欢的意象进行诠释。这个环节里,学生的思考更加活跃,有的联想到了中文诗中相同意象的使用,精彩的诠释了每一个意象的美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学生解读、体会诗的建构过程向显性偏移。 
    5.创造诗歌的美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的阅读。感受诗歌的美是偏于隐性的创造性阅读,这个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了独立鉴赏这首诗歌的能力,接下来他们可以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对诗歌的美进行自由的显性创造。呼应上一个环节的两条线——声音美和语言美,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诵读和翻译两个任务建构诗的美,进行显性的创造。两名学生的精彩诵读彻底消除了之前他们对自己能更美的诵读这首诗的怀疑态度,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带着信心和喜悦,他们进入下一个创作过程——翻译喜欢的诗节。诵读译作的学生不仅仅征服了同学,也震撼了在场的教师。情绪高涨的学生们意识到他们的创造能力成功的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进行到这里,我欣喜的看到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 
    尽管这堂课存在着瑕疵,但它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尽管这堂课的准备过程是煎熬的,但我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成长的过程离不开各位老师对我教学全程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富有启发性的中肯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真诚的鼓励让我在成长道路上的信心更加坚定。
   上一篇文章:学生申请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公示
   下一篇文章:中学生“电脑制作”辅导感悟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