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让语文课真正走进新课程,成为学生展翅飞翔的蓝天

新闻来源:教育信息   新闻作者:王 勇   责任编辑:闻毅   新闻录入:张禹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0.09.03

    本学期我校组织了教学百花奖活动,这次活动是为了探索与实践“课堂观察法”模式。它是教学实践与最新教育理念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展示性与导向性。我在设计《登金陵凤凰台》这一课时,详细地研读了学校提出的“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针对“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等四方面做了认真准备。
    公开课结束了,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我体会颇多,受益匪浅。初步形成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新课导入与教师点拨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情境中。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定调”,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我在新课导入时说: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尤其是那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常常不自觉地徜徉于凭吊古迹、评咏古人之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借此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这
样在本课的开始阶段就营造浓郁的怀古氛围,点燃学生对怀古诗的兴趣。
    诗歌鉴赏是见仁见智,对于学生五花J、.l’-1的答案,教师要客观看待,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在点拨时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鉴赏的质量。
    二、语文课应该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这节课,我力图让课堂充满朗朗读书声,先后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试想,如果短短的诗词,学生读起来都结结巴巴。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自己的感悟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活动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同时,我极力引导学生推敲品味诗中的精妙语言,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总之.在强调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三、自主探究应与教师引导有机结合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我在上课之初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  “全诗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为什么?”设置这样一个开放度很大的问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
    但是。在“把课堂交给学生”理念的指引下,最容易出现课堂上老师讲授少了,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乱烘烘的发言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的现象。因此,在学生畅谈感受时,我有意识的向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上引导,使之严格限定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作品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等考纲要求范围内,不至于旁逸斜出。
    我想,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四、合作学习时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语文课堂上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常常是华而不实的。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语文课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  “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只有学生真正思考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 更好的完成。
    诚然.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深入学习,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真正的走进新课程,语文课堂也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展翅飞翔的一片蓝天。

 

   上一篇文章:浅谈自信教育
   下一篇文章: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之我见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