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学科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推荐 

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问题探讨

新闻来源:教育信息   新闻作者:张云鹏   责任编辑:王慧   新闻录入:廉姝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10.04.29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己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实践问题。从初中跨入高中的学习过程中,物理学科的衔接教学与过渡学习,一直是众多物理教师着重研究的问题。
    初中毕业学生升入高中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究其原因是在初高中物理衔接阶段台阶效应的存在。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从初中物理机械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简单记忆变成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这使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学习物理的时候便往往不知所措,导致在初期的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在客观的知识衔接方面,还是主观的学生的学习心理过渡方面,都给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尤其是高一物理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差异,顺利实现初、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衔接。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多方面系统的分析出初高中物理授课及学习方法的差异,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缩短初高中物理学习过渡时间。 
    一、差异分析
    首先,在教学内容与要求上,初高中知识问存在一个大台阶。初中多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介绍直观现象多,抽象概念少;介绍静态的多,而动态的少。主要以识记为主。侧重定性研究,教学要求不高,意在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高中物理则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上也从代数运算变为矢量运算。这些由静态到动态,从具体到抽象,以知识的转化,能力的转变,要求的提高,都给高中生带来很大的困难和不适应。
    其次,初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物理往往从表象、意象实
验出发,经过想象、分析、对比、归纳等思维方法,利用直观判断法得出结论。其思维方式属于定势思维。而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着重于定量分析、研究、其思维方式要求有较高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一定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要侧重调用储存头脑里的抽象
知识,如概念、规律等,经过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操作,运用逻辑方法(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推出结论。这一质的飞跃,对于带着成功者的心态从初中迈入高中的学生,常有天渊之别之感。他们在惊叹台阶之大的同时也咏出了高中物理真难学的叹歌。
    二、衔接实施方法
    由上可知,当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初期在物理学习方面其教学的内容、教师教授的手段、学生学习的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物理教学工作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使学生平稳的进行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
    1.消除学生思想顾虑。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由于“物理难学”这个“遗传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少学生还未入高中就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认为高中物理“高深莫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听物理课。针对这种心理状态,绪论课应介绍高中物理内容时着重与初中物理内容进行引申,使学生明确高中物理内容与初中物理内容大体一样,还是力、热、电、光,只是比初中物理加深了一点。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内容浅。另一方面在课本中所占比例小,不必害怕和紧张,能使大部分学生的忐忑不安的心情稳定下来。学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经过这样分析对比,就会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2.妥善过渡。降低台阶的高度,化大台阶为小台阶
    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学生也是希望在自己原先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高中物理。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部分为重点内容之一,而高一物理教材的内容是力学部分。因此力学部分的学习是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有效过度知识,教师在一开始教授过程中宜适当放慢进度,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让学生有一个缓冲适应阶段,减少因转变过急而引起的剧烈震动。如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涉及到的力学知识点有: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快慢(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长度、时间及测量(国际单位制、误差)、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重力、摩擦力、杠杆、压强、液体的压强(连通器)、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力的应用、功、机械效率、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在高一物理教学时,教师在了解学生初中学习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了解相应知识的学习层次,在此基础上,决定高中物理的教学起点。如:有的知识在高中不再讲授,如杠杆、液体压强、浮力等,在初中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并且这些内容将来也不属于高考考核范围。但是作为知识基础,若在教学时有所涉及,可举例加以说明。有的内容高中不再讨论,可以直接运用。如: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机械效率、功率等。另外还有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弹簧秤,天平,秒表,温度计,滑动变阻器,伏特表,安培表)。其它的内容在高中将继续学习,并进一步扩大和加深。高中物理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针对初中教学不到位的知识点,要给予必要的讲解和补充
    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初中接触到的有些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和不严密的,然而这些知识却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初中阶段学到的物体对接解面的压力,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的情形,结果使不少学生有“压力等于重力”的片面认识,这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了负迁移。另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的感性认识,往往顽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尽管他们经过了初中物理的学习,但并没有真正地排除这些错误的认识,随着时间的迁移,正确的东西遗忘了,错误的认识又会浮出水面,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初中教材的叙述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对于力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关系,并没有确切表述,所以学生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理解不到位,很多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和亚里士多德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有力才有运动”,到了高中,学生在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再次产生了困惑,教学中需要反复强化对这一知识理解和掌握。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教材的呈现除难易适当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取螺旋式的方法,降低知识的梯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也就是让教学内容在新授、章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和期终复习等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知识逐步扩展和加深,最终达到或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决不可急于求成。
    4.根据初高中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衔接
    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基本上处于经验型阶段,而且善于形象思维,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也仍处于这一阶段。思维的基础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但个人的经验有时并不科学,以致从这样的经验出发会使他们的思维活动误人歧途。告诫他们这一点是重要的。如受力分析时,问: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受几个力,学生常回答:重力、踢力,犯这个错误的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经验:“必须用力推车,车才能前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每一个力必须都有一定的施力体,如果有踢力请问谁是施力体,从根本上纠正错误,也提高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讲质点概念时,介绍一种科学的抽象方法,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如火车由北京开往福州,有没有必要说车头离北京多远,车尾离北京多远呢?从而指出,在我们研究问题中物体的尺寸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这样一个“理想化模型”即具有质量而不占位置的质点。像这样在教学中既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又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培养、渗透、提高学生假设、分析、推理、论证等高一级思维方式,是我们引导学生思维能力衔接的重要节。
    5.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内容。要恰当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高能力,特别是受到科学素质的熏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进行力和物体受力分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由于该部分内容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基本的内容,然而在高中物理第一册教材中,物体的受力分析并没有单独列节,但是却贯穿在高一物理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对物体受力分析的学习,要分步地提高要求。第一、第三、第四章都一定要把握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加深对物体进行有受力分析的内容。在第一章只分析一些常见的简单的物体的受力问题,主要结合力的性质来分析。第三、第四章则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第一章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都是平衡态,而第三章开始接触非平衡态一变速运动状态。在第四章要求学生在前三章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总结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及方法。作为教者,在教学中对受力分析这一知识点的处理,力争做到水到渠成。
    6.指导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思路
    初中物理在学习方法上以多听、多看、多动为主。而高中物理则以定量分析求解为主,有动态变化多等特点。而到高三选修时,更是以考查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能力为主。在这循环上升的学习过程中,既要继承初中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又要针对高中的学习特点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应及时指导、介绍几种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迈阶。如针对学生如何听课、记笔记、复习、做习题几个环节进行指导。具体地说:如采用“预习一听课一复习一练习一总结归纳”的方法时,在预习中要做到通读课文,找出问题,而后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听课;听课要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导出定理、定律的方法,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复习过程,坚持理解上的记忆,反对单纯的死记硬背。为达到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可采用“理解一练习一再理解一再练习”的模式。反对不讲物理过程,死套公式;最后善于小结、归纳,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规律化。
    指导学生重视阅读,培养自学能力,做到“通读、细读、精读”。即阅读概念要会叙述、理解、举例,阅读规律,要明确条件,结论。明确分析思路和方法,明确关键术语的内涵,明确规律的应用,阅读例题时要做到审清题意,理解条件,明确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有无别的求解法,多思考问题,学会迁移和运用,善于运用一般方法对具体问题具休分析,起举一反三之效。还可以介绍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各种题型的解答。如解答选题时,指导学生借鉴直接判断法,求解对照法,推理排除法等。这种科学方法的传授及渗透,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牢。
    7.重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初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要求较低,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传授的知道性,课堂教学密度小,进度较慢,对重点概念和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不多,并且多数与教师课上讲的内容和例、习题对得上思路,考试时往往只要记住公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而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和对知识的要求大大提高,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的死记硬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在对摩擦力的学习中,摩擦力作用点的位置可以画在物体的接触面或重心上,为什么这样画?理由是什么?初中物理不讲为什么,只要画在这两个位置上就可以。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只要学生知道有这两种画法,并会用,学生就完成了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而到了高中,学生就要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画,因为摩擦力产生在两物体直接接触的接触面上,所以摩擦力的作用点应该画在接触面上:又因为,到高中,一些物体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它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可以把物体抽象成质点,这样的物体我们在做受力分析时,就可以把所有力的作用点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老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以及实验观察的习惯,所以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导致个别学生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探究现象的实质,这样的学生在考试中往往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高中物理学习,学生应处在主动进取的状态,要求学生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能举一反三,甚至有独创精神。所以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上了高中后,由于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在初高中衔接阶段,感到物理难学。初高中物理的内容和要求差异较大,学生必须转化思想,正确对待高中物理的学习。开始教学要放慢进度,给一段时间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从中体会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从总体上来说。通过这些尝试学生对物理学习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心,逐步消除了恐惧心、厌倦、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浓学生的学习劲头,达到克服差异的目的。初高中物理衔接对学生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起到了一分奠基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次多角度去探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端正教学指导思想,采取合理措施,创造最佳的外界条件,就可以使学生顺利跨上高一物理的台阶,扩大正向分化,使逆向分化限制在最低程度,从而大面积提高高一物理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文章:语文,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
   下一篇文章:试论“回归文本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