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教师的帮助和促进、各种信息资源的支持,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计算机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教材内容是信息资源,是学习环境,教师和学习伙伴(同学)是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本模式中,通过教师精心准备的素材资料(CAI动画、图片、文字、视频、教材内容等),学生在课堂认真思考,及时交流相互启发,教师适时启发、引导、点拔、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得出所有问题的结论,教师总结、归纳矫正,真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3、通过知识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本模式实验中强调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学知识、学思维同时并进。教会(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综合问题——解答问题、以至于一贯具有发现新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如在教授地球公转速度时提问:地球为什么在近日点时速度快?在远日点时速度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提供了多种答案:①用开普勒定律解释;②用万有引力原理解释;③从能量的角度进行解释。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回答这个问题,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如在教授黄赤交角的影响时提问: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同23º26’比较)会产生什么不同的现象?学生也提供了多种答案:①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②寒、温、热三带的变化;③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黄赤交角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变通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