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

做地球的主人
--谈英语研究性学习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王岚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5.12.22

    由于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及由此产生的要求不同,虽说研究性学习在自然科学学科中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但英语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更有其独到之处。在传统的“词汇一句型一语法”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讲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很少考虑语言的实际意义和使用。因此造成了“哑巴英语”的严重现象。而来自于兰州大学的一位毕业生,一个在大学英语考试中曾经不及格的学生,终于一改中国人学英语“羞于启齿”的习惯,开始把英语大声地喊出来,进而形成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声势浩大的学习英语的行动。“舞是跳出来的,泳是游出来的,英语是张口说出来的。”这就是二十世纪这个“疯狂者”李阳的观点。多少年来,中国学生的托福考试可以考到600多分,但就是无法真正流畅自如地与外国人交流。 
    对此,对于教材及教学方式,教学特性的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而研究性学习这一理论在英语学科中的时间将会是一朵奇葩,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与流畅性方面必受到较大的限制,无论如何也不能像运用母语那样自如,而指导教师对探究课程的选定就显得很是关键了。这一次我选定的课题是“拯救地球”。这一话题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也是我们生活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无论从材料的收集、组织还是到最后的书面表达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选用那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熟识的话题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对于这次“拯救地球”这一课题的开展,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确定话题,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计划与进度,结合当前的环境问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 
    2.设计问题 
    研究必须有研究对象,所以,我首先为学生设计研究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须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需要迫切解决。但不能轻易就知其结论,要难易适度;即问题既不能一步就解决,也不能过于笼统、涉及面过大。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有的可直接提出课堂教学的终结性目标,也可分阶段提出几个阶段性目标,最终探究出终结性目标。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是:我们地球目前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研究探索 
    这一过程主要是教师点拨,指导参与组织,学生主动协作、探究。 
    问题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分工去查找资料,选编图片,电脑制作合成。在这期间,学生们要参加高二年级上学期的学农实践活动,还要准备接下来的月考,做这些研究探索工作,时间显得更为紧迫。学生们利用可以抽得出的间隙及休息时间互相研究、共同切磋、资源共享、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那份工作。在这期间,一些资料在查找完之后,需要进行电脑合成与编辑,这又是对他们电脑操作水平的一次高标准的检验。如何将声音、图片同步展示,如何控制文字的播出速度,如何让图片具有动感,更能贴近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这些技术问题让学生们在电脑方面的操作能力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尤其是郑雅晴同学的电脑技术使同伴们的工作开展得极其顺利。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作为指导教师的我全力以赴提供资料,及时点拨,把握方向,适时集中,以求至善至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唱响东北民歌 激扬振兴旋律
   下一篇文章:德育工作之我见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