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要善于弥补“短”处。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我开始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常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对文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多做个别辅导;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最后,要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 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在班级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成绩好的学生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成绩好的学生接近,另一方面,对成绩好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面对这种情况,要在他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要劝说成绩好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稍差一些的学生,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我总和学生说,只有五个手指握成拳头打出去时才有力量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心得,最后还是用一句老话结束我的发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页 [1] [2] [3] [4]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