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学校纵横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我校德育工作专题会纪实(续)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丛惠春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8.12.30

    我国有句老话:“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这句话常常被我们奉为金玉良言,也常常去教育学生。细细想来,也许正是这样谦虚使得我们缺乏了挑战,缺乏了信心。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谦虚,而是一份活力,一份生气,一份自豪感,一份自信心。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也显然不是忙着去割除那“翘起的尾巴”,而应在学生的心头播撒激励,嫁接信心,呵护自豪。我们常常羡慕西方孩子的那种“舍我其谁”甚至“目中无人”的自信,他们张口闭口就是“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是”,这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让他们拥有了积极进取的精神,藐视挫折的勇气,挑战困难的胆量,勇于创新的心态。这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足以让人感到可敬而又可畏。我想,中西教育的距离,并不在知识的数量上,也许正在于这种心理上的位差。 

    实验中学的学生在初中时,都是各学校的尖子生,但是当升入高中以后,却有了很大差别,甚至有些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连普通学校的都不如,去年我带高一的时候体会最深,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家长来倾诉,说其孩子以前怎么怎么好,现在怎么会这样呢,我认为,这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后,一开始没有抓紧跟上,成绩下降,而且心理素质太差,导致自信心的丧失,当一个人失去自信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定然会变得暗淡无光。人一旦迷失了自我,便会自卑自馁,自暴自弃。我班上就有一个学生,初中时考第一名,当班长,还获过区优秀学生干部,但是到高中以后没有适应新的环境,首先是成绩不如别人,接着就出现了种种情况,比如迟到,打手机,讲究穿戴,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做操等等,找她谈话,每次她都是低着头,说什么她都答应,但是说完一点作用都没有,让我很头疼。有回期中考试,她成绩一下子掉到班级四十名(她是公费考进来的),开家长会时她妈妈哭着告诉我,说她给孩子收拾房间时,无意间发现孩子在草纸上写着一些要死要活的话,非常担心。我当时就在想,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成绩造成的不自信,居然可以被放大到对生活和生命的不自信,这就好象很普通的感冒病毒也有可能导致死亡一样。既然不自信可以被放大,那么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维,如果能让这个学生在某一方面建立起自信来,是不是也可以扩散到其他方面呢?于是就想试一试,我在班里先组织了一个班会,内容是给每个同学找优点,这个班会搞得比较成功,每个同学都被罗列出一大堆优点,然后我发现这个大家普遍认为这个学生的字写得比较好,我就交给她一个任务,让她制作一张表格,把大家的优点都记录下来,贴在教室里,她很高兴地答应了,而且完成得很好,我借此机会又表扬了她一下,从此以后,她就发生了许多变化,脸上有了笑容,作业能够按时完成,期末考试成绩也有了进步。果然,从字写得好这一个优点出发,造成连锁反应,某一方面让她找到自信,逐渐放大到学习的各方面。我想,我可能并不是第一个鼓励她的人,也许家长,同学以前也曾经鼓励过她,但是我觉得作为班主任,也许我说的话,做的事是最有分量的。 

    西塞罗早就指出:“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要找到自信的感觉,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别人。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欣赏自己,他不会拥有自信;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有被欣赏,他也不会拥有自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那为人师者如何帮学生建立自信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连载文章目录:
我校德育工作专题会纪实(续)
   上一篇文章:我校德育工作专题会纪实(续)
   下一篇文章:我校三年发展规划(2007—2009年)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