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中孩子不光是追求正确答案,而且在思考问题时,还认为问题一定要有答案。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人曾经出了这样一道测试题: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在法国被测试的学生中,64%的学生得出了这样一个答案:75—32=43岁。在被测试的中国学生中,竟有90%的学生得出了这个答案。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它缺少必要条件。而学生们为什么却得出了答案呢?因为他们习惯了凡是问题都会有答案,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来说危害极大。其实生活不是那么简单,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想法。非对即错的思维使很多人处在黑暗中,他们的思维没有中间地带,而生活中含义模糊的事物可以同时有许多正确的答案,创造性思维火花正是进发于对混合模糊地带的许多想法中。
三、过于律己
中国的高中学生往往过于律己。因为很多的家长和老师都喜欢听话、老实的孩子,他们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最好孩子都不要去做。
其实适当的娱乐和游玩不仅无碍于学习,而且能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玩”就像是处于学习两轮之间的弹簧,起着积蓄精力的作用。如果没有弹簧,学习与学习之间没有缓冲,学习起来就没有效率和朝气。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包括严肃审慎的思索,也包括轻松愉快的娱乐,二者不可偏废。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放松、娱乐和享受是创造性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因素。
把6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喜爱光亮,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须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为,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无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因此,苍蝇得以发现那个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启示:大凡成功者,总是与应变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甚至可以归纳两个字:变化。
这是美国密执安大学著名学者卡尔韦克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他总结出:实验、试错、冒险、即兴发挥、迁回前进、混乱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过于律己,按照约定俗成来做事情会导致思维僵化,缺乏灵感,想像力枯竭,对于创新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也许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