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成+创新的德育模式 “重德”是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光荣传统,我校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首要任务。确定了“把握方向性、注重基础性、强调科学性、讲究实效性”的德育工作基本思想,建立了科学、严密、健全、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构建“大德育”体系,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展“双成+创新”的教育。“双成”指成人、成才的教育,也就是说通过高中阶段的教育,要为学生打好成人、成才的坚实基础,创新指创教育之新、育创新之人。“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奠基,全面发展,凸显创新”。为学生一生负责,为民族未来奠基。
德育“四三二二一一”工程 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创建完善了德育“四三二二一一”工程,创新了德育形式,增强了德育实效。 四:办好“四所学校”,即新生军校、青年学生党校、创造发明学校、家长学校,把全校学生纳入“四校”教育的组织网络之中。 三:加强三个建设,即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科研建设。 二:建立两个基地,即校内德育基地和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德育基地:校史馆、雷锋广场和实验园的人文景观等。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已形成了高一学军、高二学农、高三学工的学生社会实践格局,建立了校外固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二:贯彻“两个规范”,强化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两个规范”,即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辽宁省实验中学学生一日常规”。 一:高举一面旗帜--向雷锋同志学习。 一:强化一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了“两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松弛训练室)、“两组”(心理特训组、心理辅导小组)、“一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校”(家长心理教育学校)、“一场”(心理剧场)、“一声”(‘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心灵之声’)、“一栏”(《教育信息》的‘心理指南’)、“一刊”(《今年我十六》)”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出版了《心灵有约》《高中生心理健康》系列教材丛书,已通过省教材审定,被列为辽宁省地方课程教材,公开出版发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课程”节目曾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专题报道。我校组织编写《高中生性教育》一书,填补了我省此项教育的空白。 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规律,探索和创新2l世纪现代德育模式。要为学生的终生负责,为民族的未来奠基。为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突出、品学兼优,具有合作意识、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常务副校长、物理高级教师、辽宁省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