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关俊奇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5.07.02

    (二)明确三项任务
    1.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作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校有光荣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当美帝国主义的战火蔓延到鸭绿江边,我校学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参军参干,有221名学生在政治教师李杭的带领下,奔赴朝鲜战场,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我们辽宁省实验中学一直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并将学雷锋活动纳人我校德育“四三二二一一”工程之中,即高举一面旗帜——向雷锋同志学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利用这些珍贵的德育资源,创新形式,弘扬和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好学生入团、入党、成人宣誓仪式等与青年学生密切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学校环境艺术化工程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从确定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我校一直注重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五十六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如“两院”院士王永志、马在田、李未、张懿、柴天佑等校友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校坚持理想和信念教育的生动写照。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用了三个不可抵估,即: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尖锐复杂,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可抵估;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这些丑恶现象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抵估;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新兴媒体传播,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不可抵估。学校中存在的个别现象,如考试作弊、校园暴力、迷恋网络、欺骗他人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从高中开始做好人生规划,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祖国富强紧密联系起来。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翻开我们的校史,清晰地记载着"樱桃满枝无人摘”、“爱护桌椅大会”等动人故事,五十多年来为广大的校友所传诵,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实验学子。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增加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增强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意识、远离毒品等。我们要按照《守则》和《规范》的有关要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抓住三个环节
    1.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
    一是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以即将进入的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核心,进一步落实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国家课程;整合我省和我校丰富的人文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校本课程建设。
    二是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实施道德体验教育,突出“研究性学习”特色,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同时,建立学校与社区定期联系制度,利用节假日,开展“争做社区优秀小公民活动”。
    三是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机制。以日常行为表现评价为主,以知识评价为辅,采取自评与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社区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还当教师啊!
   下一篇文章:辽宁省实验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要览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