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

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新闻来源:实验园《风华杂志》   新闻作者:孙昕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10.24

    反思三: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这一方面说明了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产生一切知识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在教学中探究才是惟一的方法的错觉。 
    探究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但是探究式教学方式也有不足之处,它比接受式教学方式要多花很多时间,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可能都采用探究式,而且有些内容也不适合于探究。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往往会导致课堂的浅层化和庸俗化。实际上,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陈述性的知识根本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完全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掌握,它可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可见,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在课堂中不能截然分开,应该交替应用,在接受中有探究,在探究中有接受,两者应彼此取长补短,不可偏废。例如:在讲授必修2“人口的空问变化”一节时,用了课上的大多数时间教会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和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然后在剩下的一小部分时间内设计一个问题探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既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又把本节课的内容提升到了又一个高度,并把人口迁移的知识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快速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

    反思四:新课改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对教材内容应灵活处理 
    新地理教材的编写,突出案例教学,强调教学的创造性和个性,这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施展的平台。因此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创作,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死抱教材、照本宣科地教教材的现象,把教材当作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这种“教材用得越多越好”的指导思想下,教师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不敢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删减、补充、延伸和挖掘,因而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例如,地理意义类知识是学生觉得“难以把握思维线索,难以把握答题规律”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时完全可打破教材的约束,进行创新式教学。 
    1.知识的归类和梳理。在中学系统地理的内容中,需要归类和梳理的如:有关宇宙中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陆地资源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工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城市化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区域地理中有关区域经济与区域生态存在的问题;有关重大工程和决策,如西气东送、西电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石油战略、旅游开发等都涉及到地理意义的内容。 
    2.思维的建模与养成。在遇到意义类问题时,思维的切入点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来宏观把握,并按照题意和试题的具体要求,再从以上四个方面或根据试题要求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以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3.案例剖析与展示。例如在思考“修建青藏铁路的地理意义”时,应该根据试题要求从“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来着手分析,从而容易得出结论。(1)政治意义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建立民族平等关系,加强国防建设,维护社会稳定。(2)经济意义: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强西藏同北京及内地省市的联系,加快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东西部越来越大的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3)战略意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4)生态意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这种活用教材的教学方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就能够在头脑中“活”起来。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理念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仍在持续地影响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及时地反思和总结经验,清醒地把握并走出教学中的认识误区,从而可以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习惯的改变,与新课程同行。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用智慧去开发班级的潜力
   下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读书?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