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这样的“指挥棒”要得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毛若丹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7.13


    四、非选择题具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特点。不得高分不是试题本身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 
    第一,试题所给材料的表述完整准确,详略得当,情景设置具体周到。材料与设问完美统一。学生可以轻松地跨越考试的第一道屏障顺利进入答题阶段。 
    第二,非选择题设问清新准确,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哗众取宠;既符合考纲要求、符合教材范围又不呆板陈旧;既鲜活生动又不失科学性。不存在误读的问题,只有因学习水平、能力训练方面的差异而形成对问题本身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如:39题第(3)问:“运用政治常识中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列举的措施中,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升级。”问题设问完整准确,字里行间渗透着周到的提示,为学生分析思考搭建了合理平台与空间。试题综合了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要求。 
    对基础知识的考核更加注重知识的有机组合有效运用。知识的运用更多起到思维活动材料的作用,即基础知识的运用表现为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三,答案具有再生成性。依据试题设问的特点,其答案必然呈现出创新性思维的结果。具有再生成性特点。每一道非选择题的答案都不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简单位移,也不是材料的观点和基础知识的机械叠加,更不是备考过程中练习题答案的再现和翻版,而是在考生综合能力作用下,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多重信息并将全部相关积极要素有机整合,最终生成全新的思维产物。     
    面对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我们必须承认,没有对基础知识扎扎实实的理解与掌握,没有对学习能力的认真训练与悉心培养,学习、备考的过程中不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单纯依靠“应试”秘笈中的“技巧”、“重复”、“强记”已远远不够了。当高考选拔的考核目标及要求确定在能力和素质立意的基点时,“应试”的准备过程必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教学加大能力训练、重在素质提高的模式。谁忽略了这一点必定难以适应改革形势下的新高考。 
    有效应对能力立意考核的教学过程,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其一,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经常性地提出经过认真思考而产生的问题(与学习相关的为主),同时自己要有很好的驾控学生问题的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渴求,催生学生不懈学习动力。其二,教师必须在明确的能力要求目标指导下,有目的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真正实现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能力目标。其三,对学生积极鼓励(有明确示范指导作用)和正向肯定(升华隐性积极因素)是有效的教育方式,有事倍功半之效。其四,素质能力立意的教学更深刻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精良的专业基础,运用科学的知识传递方式,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积极的职业操守。 
    “应试”背景下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的突破,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人才选拔之路;出色的试卷使高考指挥棒的积极导向作用充分体现;它呼唤以挖掘潜能,促进发展,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它更偏爱有良好教风、学风的教师和学生。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用智慧去开发班级的潜力
   下一篇文章:一次别具匠心的教育谈话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