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这样的“指挥棒”要得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毛若丹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7.13

   目前,当学生、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都在责难“应试”而又别无选择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变化,这种变化清晰地告诉人们高考命题的改革已开启新阶段,对于在“应试”的条件下,对于把综合能力培养的观念变成学习主体的共识以及如何将加强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素质纳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都具有明确的引导和具体的指向作用。 
    第一时间在网上见到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Ⅰ)的时候,立即将试卷中政治学科的选择题做了一遍,并与参考答案逐一进行了对照,其结果令人感到欣慰——答案全部正确。那么,非选择题中的政治学科试题又是怎样的呢?全部浏览之后的印象是:试题阅读量较大;表述用语规范、准确;注重基础知识考核,注重能力素养的考核,淡化技巧及教材知识的简单位移,同时试题的灵活性又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水平要求较高;试题不偏不怪,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科学性、准确性程度较高;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 
    随后又将试卷中所包含的高二学生还没学到的知识的试题(39题第(3)问)去掉,利用课上的35分钟时间让我教的高二两个文科班的学生做了练习,结果有三位学生的选择题全对,有近一半的学生选择题错了1—2个,绝大部分学生错了3个。非选择题普遍能得到一半或一半多一点的分数。学生们普遍反映,非选择题审题环节基本无障碍,试题设问很新鲜,答起来把握性不大。面对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我认为如果排除高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试题本身的大阅读量带来的信息众多和能力目标要求的凸显是关键性因素。从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必须把综合能力培养的观念切实转变成学习主体的共识,并将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素质纳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应试”的条件下,素质教育不可缺位。 
    接下来从全省各地传出“文综合试题难,不容易得分”的消息。 
    当高考试题与《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要求和考试范围一致,并能够在“应试”的条件下凸显“素质”及人文要求,能够体现充分肯定认真教书、合理训练,努力学习,能力及认知水平较高、素质全面的教师及学生的价值,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时,高考就必将充分发挥正确的指挥棒作用。从而使教学与考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使其间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受益且受益良多。高考也不再倍受责难。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政治学科部分)具备上述特质,并涵盖以下特点: 
    一、语言的规范性。保持了试题语言表述的严肃性和准确性。这对教师课堂用语形成明确的示范效应。 
    二、试题拥有较大的阅读量。在答题时间许可的前提下,试题拥有适量的阅读为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为学生收集、捕捉、整理信息建立了平台。面对形式各异的材料(文字、图表、图)和内容不同的材料(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国内的、国际的等),能力不同的学生均有用武之地,但水平差异显而易见。较高的阅读要求为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重视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国学生的阅读从阅读教材开始。 
    三、选择题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最大限度地增强了知识的考核容量。在12道选择题中有9道题是组合选择。试题中涉及的基础知识源于教材且在考纲的框架内,试题设计准确合理,不偏不怪,逻辑严密。组合选择题的特点是增大了知识的考核容量,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了能力考核,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试题能比较好地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程度和对知识体系掌握的精准程度,有利于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及能力。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用智慧去开发班级的潜力
   下一篇文章:一次别具匠心的教育谈话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