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党政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风雨艰难骨犹健 东风劲吹春满园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教育信息》编辑部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11.27

    1983年组建了教育研究室,任命一位中层干部主管工作,主要是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规划、管理和指导教育科研,从此,给教育科研工作开了个好头。  

    我校素以“积极改革,坚持实验”为立校之本。这一时期,教育研究和教育科研蓬勃兴起,硕果累累,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俄语教师沈辉首创的《六年一贯制俄语过关实验》,数学教师赵忱的项武义《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和物理教师胡坤英的《物理实验探索法》等,相继启动,精彩纷呈。  

    沈辉老师的《六年一贯制俄语过关实验》,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调整教学进度,改革语音、词汇、语法和课文教学,注意培养外语交际功能和阅读能力,经过六年的实验,学生俄语已达到大学公共外语结业时应达到的水平。本实验荣获中国教育学会“金钥匙奖”。  

    在“打好五个基础,培养特长人才”的思想指引下,物理竞赛应运而生,办物理竞赛培训班,聘请物理教师为教练,邀请校友、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战永杰辅导,竞赛工作严谨扎实,英才迭出。1984年,有9名同学荣获沈阳市物理竞赛优胜奖。  

    1983年,我校接受华夏基金会的援助,开始建机房,有各种型号微机34台。1984年在高中一年级开设“电子计算机课”。教材为辽宁大学教授刘百惠编写的《BASIC语言》。开设电子计算机课,在教学改革中迈出了新的一步。  

    1983年,各种课外学科活动小组蓬勃开展。1984年,开发了“第二课堂”,极大地活跃了课外活动,不仅巩固扩大了课堂教学知识,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而且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为高校培养和输送了优秀人才。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一抓思想认识的提高,二抓教育集体的形成,三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开展“学雷锋、忆校史、讲传统、树新风”的革命传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等等。  

    1982年3月5日,召开了学雷锋大会,邀请沈阳军区工程兵司令部胡景发作“雷锋式的共产主义战士——刘柏林英雄事迹”的报告会。  

    1982年6月,邀请军旅作家高玉宝来校作报告,讲述战争年代感人的英雄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竭尽全力发展创新型学校
   下一篇文章:刘玉华校长在我校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