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党政建设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风雨艰难骨犹健 东风劲吹春满园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教育信息》编辑部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11.27

    由于我校紧跟教育形势,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努力恢复和发展被教育“大跃进”打乱了的教育秩序,各项工作都走上正轨,而且卓有成效。于是,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了全省重点中学校长会议,我校作了经验报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教育部部长杨秀峰来校视察,召开教师座谈会,对我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政教处组建之后,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条例》,加强了班主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实验学生的“骄、娇”二气,以及困难时期的思想特点。我们善于运用各种思想工作阵地,坚持多方面进行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961年1月5日,雷锋同志应邀在大礼堂为全校师生作了“读毛主席的书,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报告。报告近两小时,学校做了录音,留下了雷锋同志生前惟一的珍贵史料。报告朴实真挚,爱憎鲜明,感人至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实验学子茁壮成长。  

    3、领导全校师生,艰苦奋斗,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我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有1500多名师生,“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不足,菜油肉短缺,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成为当时严峻的挑战和最大的考验。  

    面对困难,全校师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向革命先辈学习,二五长征、大生产运动、抗美援朝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教育师生。特别是雷锋报告更是激扬斗志、振奋精神的好教材,立志发誓,艰苦奋斗,战胜困难,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心声。  

    面对困难,学校关心师生健康,把“抓生活、抓生产、抓劳逸结合”当作头等大事。深入食堂研究“增量法”和“瓜菜代”,大办农场,种菜、养猪。1961年去凤城大山里挖树根,加工成食品充饥,以补粮食的不足,缓解了生活困难。  

    面对困难,不忘农村、不忘农民,为国分忧。1962年春夏之交,全校高中一、二年级400多名师生奔赴开原县杨木林子公社,战斗了60多天,师生忍饥挨饿,顶着炎炎烈日,完成了播种任务,受到了好评。  

    在这困难的日子里,学校领导和大家一样吃糠团,吃树根,吃野菜,一边抓各项工作,一边抓师生生活,并和师生员工共同参加劳动。教师仍认真备课,教好每一节课,耐心辅导自习,精心指导高考。学生仍刻苦攻读,搞好学科科技活动小组和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在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教育质量仍名列前茅,得到赞许。  

    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学生,他们今天可谓满载盛誉与殊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李未;吉林大学教授、发现地球上“第一朵花”的孙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金融学家何林祥;鞍山市政协主席、社会活动家郎英;辽宁大学教授、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白钦先等都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从实验园走出来的名人。  

    二、第二任校长张景义在任校长的十年里,前四年,在《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的指引下,教育教学秩序走上正轨,学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稳步前进。后六年,风云突变,在教育苦旅、惨淡经营的“文革”中支撑着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大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竭尽全力发展创新型学校
   下一篇文章:刘玉华校长在我校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