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一些自己的感受,以期抛砖引玉。 所谓效率,是指成本在一定的情况下,效果与时间的比值,或者,时间在一定的情况下,效果与成本的比值。现实中,情况总要比数学的公式更复杂。所谓“课堂效率”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实情况。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40分钟)、在一定的成本条件下(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全班同学的学习基础水平、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等等),获得更高的学习效果。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分析每一个条件要素。此时,有些条件要素属于不可变动的量值(如时间,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如全班同学的学习基础水平等),而那些可变动的要素(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要素。因此我认为课堂效率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这堂课的知识结构是什么,重点难点有哪些,怎么突破,只有了然于胸,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效率自然高。备不好课,磕磕绊绊,轻重失调,效率自然低。备课中还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学(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眼中必须有学生。备课环节上,教师要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如果发现我们设计的教学方法不好要及时调整。 二、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它枯燥、乏味、伤脑筋,因此大多数学生怕数学、厌数学。我们数学教师更是感觉到“教的辛苦,不见成绩”,同一个问题。同一种解法,你讲千遍、百遍,不如不讲。究其根本原因,那就是我们还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我们的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我在问题引入中进行恰当的设问.从学生解题中共性问题人手、从学生的困惑出发:学生在学完递推的基本型后。依然发现很多递推并不符合基本型而不会求解,在问题引入环节我通过数列中最基本的等差型递推引出,告诉同学以此为基础可以解决最复杂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主动学习。 三、合理设计问题,层层递进。诱思探究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如果问题对于学生过难,学生就会思维缓慢,进而影响课堂效率,甚至厌学。因此对于学生难以接受的部分更要合理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合理设置台阶,层层递进,从而初步掌握和理解问题,不至于一棒子把学生打晕。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较为困难。所以我从学生最熟悉的等差人手,逐步换元变形,诱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观察命制问题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从而明确自己的解题过程。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传统的凯洛夫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及相应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学生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中学数学教学中,在过去的旧观念下的那种“满堂灌”,到现在部分教师的“满堂问”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才能切实有效的理解掌握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之前探究的基础上,分组讨论,自己在等差型递推的基础上命置问题并解答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设计的问题还是非常有水平的,这说明学生充分理解了换元的思想。 五、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 “亲其师,信其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往往会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现在倡导的课堂教学,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1.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能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及时评价利用刚刚留下鲜明的记忆表象,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他们学习的愿望;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等等。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他们就会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与评价,充分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