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以后,母亲拿出了一套料子服,上衣给了弟弟,裤子给了我,对我们说:“这是你父亲到朝鲜慰问志愿军时做的,到北京参加文教群英会时穿过,到日本去访问穿过,平时很少穿,他就这么一身好衣服,给你们做个纪念吧,他苦了自己一辈子”。母亲说完凄然泪下。这使我想起了父亲和母亲的一段对话,1980年父亲的家,从风城搬回沈阳,只有两个柳条包,三个行里卷,一个装杂物的炕柜。母亲感叹的说:“这就是咱们一辈子的家当。”父亲说:“不,你帮我参加了两个学校的建设,又有一群有出息的儿女,咱们是很富有的。”有一次父亲把我叫到身边,对我说:“这一辈子苦了你母亲了,她本来是一位很优秀的小学教师,为了我她不工作了,在凤城时她本来可以被录用,而我又把机会给了别人,分房子由于房源少,要的人多,我就没要,让你母亲一直住在简易房里,你母亲一辈子无怨无悔,而今我连一文钱都没有给她攒下,为我为家默默奉献,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你是老大,要孝顺你的母亲。”我还记得1963年,国家困难时期还没有度过,日子过的很艰难,春节时父亲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上联是“食在充饱任怨忧劳”,下联是“劳动传家顾而乐之”(母亲姓顾)横批是“乐在其中”,我想这既是父亲苦乐观的表述,又是父亲对母亲情深意重的表达。还是对我们儿女的谆谆教诲。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位,从不满足自己现有积累的知识;从不满足自己事业上取得的进展,总是奋勇攀登,孜孜以求的人。但是,在生活上能过上普通百姓的日子就很满足了。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是他一生的写照。
今年父亲去世二十五年了,母亲去世近十年了。清明,我和弟弟妹妹们到凤城去扫墓,他们的墓地,坐落在省农村实验中学不远的山上,墓地的后山上,父亲当年带领师生栽植的栗树林早已结果了,西坡封山长起的柞树已经成林。东坡梯田上的果树生机盎然,真是满目青山。如今草河乡的百姓已住上了瓦房,学校早已盖起了楼房,而且比父亲在时办得更好。想来,父亲可安心的长眠了,我们在父亲和母亲墓前的石头上,刻上了这样的几个字:“他把他的一生献给了他的事业,她把她的一生献给了他,他们把生命融入了风山草河”。 上一页 [1] [2] [3] [4] [5]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