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作文语言教学创新探微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孙延堂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6.05.1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教育发展的源泉。而创新的教育与教育的创新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奋斗的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对那些“低龄化”的语言和陈旧的“套式”语言以及“学生腔”感到困惑。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封闭狭窄,思维的僵化,阅读量的锐减,导致作文语言的呆板僵化和干瘪。如何走出作文语言教学的误区,打破作文语言教学的瓶颈限制,化呆板为活泼,化陈旧为新鲜,让古老的汉语言文字焕发青春和活力,在我们的笔下运用自如,任意调动,妙笔生花,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一直是我们在苦苦思索和孜孜探求的问题。寻找作文语言教学“出彩”的出路口,力求找到“应试教育”与自主创作的契合点进行切入,追求一种新鲜、生动、活泼的写作语言,希望从中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学生喜欢的紧扣时代脉搏的创新之路,期望收到预期的实践效果,给有条件的同仁提供作文语言教学创新的范式。

    一、探索“有限制性”语言创作,求新求美 
    仿写句子就是模仿例句,学习其优美的语言和手法,追求语言形式的新颖优美,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是语言创新的初始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仿写现成的句子,按照格式要求操作。仿写句子题型因其能够综合检测考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并能激发其创新的潜能而备受命题者的青睐,能力层级为D级。这种命题形式要求考生必须具有深厚的语言和生活积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因而成为近几年高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美言仿写形式,也是我们作文语言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抓住美言仿写题作为高考命题点的契机,把它迁移到作文语言创作当中,有计划地训练,增加语言表达的色彩,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仿写的句式,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拟人句、对比句等;从语法的角度看,主要有条件关系复句、因果关系复句、假设关系复句、转折关系复句等;从格式要求上看,有显性要求,有隐性要求。隐性要求是学生经常出错和苦恼的地方,也是老师重点强调的地方。我们在仿句训练中,侧重句子的隐性要求的同时,还强化语境意义,在符合要求的同时,在语言的精美上下工夫(本文不在此项内容做过多的阐释)。

    例1:根据提供的语境,仿照加黑的句式,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和谐完整的话。“海潮,放远了啼听,才觉得深邃。”

    山峰,(生高了海拔,才觉得巍峨);山峰,(放远了观望,才觉得壮美)。 
    忠告,(放远了品位,才觉得亲切);友谊,(生高了境界,才觉得珍惜)。 
    经验,(放远了珍藏,才觉得珍贵);关心,(放远了体会,才觉得温暖)。

    随着我们训练量的加大,学生逐步掌握了仿写的要领,由原来的机械模仿,被动仿写,变成了主动灵活地仿写,我们将仿写的优秀句子展示出来,大家品评,同学们都感到这种形式是提高语言创作的好形式,在作文写作中学会了运用,大部分用的很好。不仅形式符合要求,语言也注重了美感。语言创新的思维之闸门一打开,美言如江河之水,滚滚奔涌,不断激起欢快美丽的浪花来。

    例2:仿照括号内的句子,在后文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与括号内句子有一定联系的排比句。(没有绿叶,显不出鲜花的娇艳);

[NextPage]

    没有苍穹,显不出群星的璀璨; 
    没有蓝天,显不出彩虹的斑斓。 
    不要因为自己的缺憾而妄自菲薄, 
    也许缺少了你,世界将充满了遗憾。

    这些课堂上的有限制仿写,确实写出了一些精辟的美言,学生在写出好的句子后,面对大家的赏评,老师的表扬,同学投来艳羡的目光,油然而生起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追求语言的创新优美,不等于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思维的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潜意识中追求美,创造美的兴趣,达到一种充沛丰满地表达激情,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审美享受和视觉冲击,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境界。我们暂且把这种仿写叫做“有限制语言”创作,即思维在规定的范围内仿写美言,属于限制性有条件的语言创作活动。

    二、探索“无限制性”语言创作,求异求奇 
    我们暂且把这种没有限制的语言创作活动,叫做“无限制性”语言创作,这是美言创作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自觉的语言创作活动。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追求一种全新的语言思维表达方法,即打破原有的语言思维的陈旧的定势和修辞限制、语序限制、词性限制,造成错位效应和心理差异,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动作感受和视觉冲击力。这种无限制的美言创作,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在探索和尝试中感悟、体会、归纳、总结,并运用到写作的实践中去,逐渐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达到语言精美的境界。我们虽然达不到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语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崇高的语言表达境界,但我们完全可以用执着的精神,去追求杜甫的那种“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创造语言艺术美的境界。
    
    追求这种“无限制性”语言创作的审美境界,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第一、在“陌生化语言”表达技巧的探索中,追求新奇美趣的效果 
    新:就是与众不同。使语言所描绘的熟悉的人事物,读起来时感到陌生,即熟悉而不庸俗,剌激又新鲜。吸引人的阅读欲望。(以下没有标明出处的例子都是从我们学生自己作文中选择出来的美言) 
    例如:描写“水中残荷”画面的美言: 
    例3、“病骨支离的残叶,风中摇曳的红灯,是灰色的疲惫的年轮,还是凤凰浴火后的重生?”;“众人都称赞它的绝世容颜,可是,谁见过盛大的灿烂后的真实的苍凉,谁关心过碧荷凋零后的落寞与枯黄?”(用拟人手法描写枯荷枝叶凋零残败的苍凉,比较正常的描写要耐人寻味。) 
    例4、描写画面“笼中鸟”的美言: 
    “渴望着自由的鸟儿在牢笼的束缚下用歌声诠释着自己的悲哀。” 
    “充满渴望的昆仑使者(青鸟)在落寞的空间里回眸凝望。” 
    (这两个句子,都用拟人的手法,传神地描写了鸟儿渴望自由而又无奈的情感。) 
    奇:当读者发现看似陌生的语言背后,包含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感觉到的是奇妙。 

[NextPage]

    例5、贾平凹《商州又录》: 
    “四个女子,欢得像风里的旗,在一棵柿树上吃蛋柿。洼地里路纵纵横横,似一张大网,这树就在网底,像伏着的一只大蜘蛛。”(本体“欢”与喻体“旗”有新奇的相似点。) 
    “收罢秋,山瘦,河肥;村子在涨起来,巷子却窄下去。”(贾平凹《古堡》运用拟人手法,对比手法奇特,新颖。) 
    美:运用技巧,将所见的人事物的内容与表达之间拉开距离,让读者跳出欣赏习惯,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含蓄蕴藉的美的意韵。 

    例6、贾平凹《商州又录》: 
    “洼地里长满里黄蒿,也长满了石头。”(顶真手法的运用,打破了常规的语言使用规范,给人一种新奇的美感。) 
    趣:当语言运用跳出了传统的写作习惯和欣赏习惯,必然带来另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给读者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7、贾平凹《古堡》: 
    “河畔里漫上来一群羊,羊群里站着云云。”(“漫”字按常规应用“走”,那样就太一般化了,“漫”字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造成感官上的剌激。)

    第二、在词语使用对象的错位中,探索词语的移植功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现,新词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地冒出。这些新词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并带来新的气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语言使用上站在时代的前列。对日常用语中不断出现崭新的词汇,要注意观察积累,关注把日常用语运用到专业当中,把专业用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种错位现象的出现,带来了语言的新气象,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学会运用到说话和写作当中,跟上时代的潮流。

    例8:(本题例句选自报刊及文学作品) 
    “深圳大法官大检察官即将出炉”(将冶炼术语移植到公检法行业)。 
    “谁到我烘焙机上灌水”(生活用语运用到网络行业)。 
    “中低价股票受追捧”(生活用语运用到证券行业)。 
    “在商场上,他第一个吃了黄牌”(体育术语用于商界)。 
    “俄空间站光荣谢幕”(文艺术语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在那悠远的春色里,我遇到了盛开的她”(把描写花木的词语用来描写人物)。 
    “一群蜂在那里团结着”(人的行为用于动物的描写中)。 
    “天很冷,树枝全僵硬着,石头也糟糕了”(用于描写人的语言借用来描写物)。 
    “涧花燃暮雨,寒杵捣乡愁。”(不同领域的词语互用)。

[NextPage]

    第三、在词性的错位中,探索词语表现的功效 
    从语法的角度讲,词性的错位似乎不合逻辑,但现实生活中这种词语错位的现象是存在的,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备受人们欢迎;从语境角度讲,有的词性错位后,确实给人以新鲜感,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这是我们探索和关注的领域。

    例9:感动着你的感动;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痛苦着你的痛苦。 
    上述这些加黑的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做谓语后,语法功能或词性都发生了变化,深刻地表现了事物或情感的表达的程度,强化了宾语的表现力度,新鲜而朝气。 
    例10:那只手,岁月磨尽了光华细腻的年轻,写满了粗糙的苍老。 
    例11:斑驳陆离的脚踏车在岁月的长路上载着(储藏着或流走着)你我甜蜜的回忆。 
    例12:尘埃飞舞的回廊,它的主人不知了去向。形单影只的它等待着,等待着的是那远天无比空洞的苍白。 
    例13:最深刻的爱情不是在彼此最灿烂的时候轰轰烈烈,而是到老时还爱你在岁月枯萎的执手相看,不即不离。 
    由于词性的改变,词语的搭配对象在视觉上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如形容词变成动词后带上宾语,或动词变为名词做宾语,其原来的搭配对象在视觉上发生错位,调动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带来了新鲜感受,使烂熟于心的词语变得陌生而新颖,极富有表现力,进一步强化了词语作为思想载体的表达张力。

    第四、在词格的错位中,探索词语的表现维度的立体功效 
    比喻:打破常规,让相比的两个事物之间的类属关系离得远,越具有相似性的比喻句本体和喻体离得越远就越新奇,从而打破了类比事物的界限,故意造成这种错位现象,用以激发读者的兴趣。 
    例14、“她的泪水从脸庞滚落下,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划过她的心房。” 
    例15:“让那判若隔世的附着茶的灵魂的香气化作缭绕的云雾缠藤纠葛般捆住夕阳,留住他远去的脚步与身影。” 
    例16:“悲伤,水气般漂浮在半空中,沾湿了我的衣裳。” 
    例17:“命运就像手中的指纹,虽然曲折坎坷,但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上述例子是我们学生作文中的创新语言,新鲜生动之处在于把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远离,找到了两类事物中的相似性,打破原来在本喻体类属较近的事物中寻求相似点的常规,这种看似错位的写法,带来的效果确实生动新奇。 
    拟人:以物拟人着重刻画它的精神境界,而不是拟它的外表。例如: 
    例18:“孤独的长椅在凛冽的空气中守候着孤单的过客” 
    例19:“千疮百孔的秋叶在虫子的噬啮中痛苦地呻吟着,凋零如雨。” 
    例20:“幸福的秋天在森林里守望着归人。” 
    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无不使人感到新颖奇妙,富有表现力。因为它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从外表模拟人的形态动作的做法,而侧重模拟人物内心世界,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无比。 
    对偶:对偶句的常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但如果抓住内部语言的矛盾和错位,必能创造出矛盾的新奇来,给人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NextPage]

    例21:“我想笑,却笑得眼中发湿;我想哭,却哭得嘴角绽开。” 
    例22:“流动的颜色在风中闪烁,油亮的马路在秋风中飘摇。” 
    例23:“有我泛波般飘荡的风衣,有她柑橘般青涩的笑容。” 
    这些对偶句,采用内部语言的矛盾和错位,造成新奇特的艺术修辞效果。 
    移就:就是把用来描写甲事物的词语这里用来描写乙事物;引导学生要敢于恰当的运用移就的词格,造成语言新奇的艺术效果,吸引读者的眼球,从而达到语言创新的目的。 
    例24:“恬适的绿叶在透明而飘渺的雨中撑着油纸伞。” 
    例25:“空荡的思念完整地倒影在水面上,被驾车飞奔的风带走。” 
    例26:“总有一种无形的回忆力量让你沉浸,酿造出最甘醇的心情。” 
    例27:“(枯荷)众人都称赞它的绝世容颜,可是谁见过盛大的灿烂后的苍凉?谁关心过碧荷凋零后的枯黄与落寞? 
    例28:“难忘的激情在酷暑的夏天燃烧着,点燃了每一个同学的寂寞。” 
    例29:“让我们抓住梦的手,轻轻地挥洒自己的笑容。” 
    夸张:夸张的词格的要求就是夸大缩小人或事物,但这种夸大缩小并非随意的,也要有限度,符合语境和事理,恰当地使用它,能达到良好的修辞效果。 
    例30:“(军训总结中感悟到的话语)”长大,仿佛只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有些让人措手不及。”作者把长大缩小到极短的瞬间,并非是不合情理的事。八天的军训对娇生惯养的青少年来说确实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自己艰难地熬过了痛苦,走向了新生,从少不更事的少年里突然走向青年,感觉到自己长大成熟了许多,懂得了原来不知的许多道理。八天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不是瞬间的事吗?合情合理的夸张,恰到好处,给人以哲理般的启示。

    第五:在意境或情理的错位中,探索词语表达的深刻内涵的功效 
    例31:“夕阳,灼烤着我的后背,我追逐着自己的影子,总想在那里乘凉,但是怎么也追不上。”这句话看起来好象荒唐,但是细细品味,却发现这里包含许多道理:一是追逐着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是一种虚妄的荒唐的行为。二是尽管追求不到自己的理想也毫不懈气,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孜孜以求,上下探索,对真理或事业执着而可贵的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于学生作文语言存在的干瘪、僵化、陈旧等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创新探索,把它作为本学期北校区校本教科研课题,集体研究。由孙延堂、赵长坤老师牵头策划,共同收集整理学生作文中的美言加以研究、梳理、归纳、总结,并把优秀的美言编辑整理,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讨论研究学习。再由赵长坤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进行尝试性教学研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由孙延堂老师执笔撰写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论文。

                   作者:北校区语文教研组长   语文高级教师

   上一篇文章:面对新的天地
   下一篇文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用“八荣八耻”教育学生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