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浅谈中国的“祖剧”——昆曲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田野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6.04.28
    中国文人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从孔子之六艺,古琴艺术到唐诗宋词,乃至明末清初的昆曲的荣衰无不包含了文人的心血和思想,代表了一个朝代甚至整个华夏民族的智慧。本文从“昆曲”出发,浅谈其中的文人文化的内涵。 

    “昆曲”被称为中国的“戏剧”,因为他有着“戏剧”所需要的全部因素:剧本,演员,剧场,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戏剧的矛盾冲突等等。可以说“昆曲”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剧种之一。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在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他的成功与兴盛不是一时的杰作,他的衰落也不是骤然,在他的“生命”中蕴涵了复杂的历史因素,而更多的融入了几代文人的思想和生命,只有这样“昆曲”便具有了其他剧种所不具备的生命力,也因为这样使“昆曲”才能在消寂了许久之后,又能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而重新被世人瞩目。 

    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产生和突然消亡的,“昆曲”也一样,有他复杂的产生、成长、兴盛至衰落的过程。“昆曲”的兴盛前后持续了二百多年,从明中叶到清康熙中叶。“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号称昆山腔,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戈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一开始昆山腔并没有其他声腔出名。明嘉靖年间经过魏良辅改革,形成委婉,细腻的曲调,人称“水磨腔”。当时的剧作家梁辰鱼为昆曲奠定了牢固的文学基础。在伴奏方面,除了弦唢之外,又加上了笙、萧、管、笛等乐器,形成管弦并举,这比当时的其他声腔有很大的进步,令人耳目一新,于是很快流传开来。至明万历年初,昆曲扩展到江、浙各地,成为压倒其他南戏声腔的剧种。随之有士大夫带入北京,与戈阳腔并为宫中大戏,当时称为“官腔”,从此成为剧坛盟主。昆曲有两个鼎盛时期,一是: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为代表的第一次兴盛。二是:以清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为代表的第二次兴盛。昆曲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剧本、音乐和表演三个方面。昆曲剧本采用宋、元时代的杂剧传奇的结构方式,每出戏通常有24折,每折戏自成单元,都有一个贯穿在总情节上又相对完整的小段情节,因而许多单折戏可以独立演出。在文学语言上,它继承了古代诗词及元曲的优点和长处,采用长短句的文体,文辞华丽典雅。昆曲的音乐属曲牌体,共有一千多个曲牌,唱腔婉转细腻,吐字讲究。昆曲的表演载歌载舞,舞蹈化、程式化程度非常高。由于昆曲文词过于典雅,所以在唱段中经常伴以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这就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难度。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众多戏曲品种都产生过深远而直接的影响。有“国粹”之誉的京剧就曾从昆曲汲取过营养,如京剧演唱时没有大幅度的舞蹈动作,有舞蹈时一般都不唱,凡载歌载舞的剧目如《挡马》《夜奔》《昭君出塞》等都是由昆曲移植加工而来的;许多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都参加过昆曲的演出。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衰落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其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即使士大夫们也开始务实起来,昆曲在不受市民青睐的同时,也失去了士大夫阶层这一阵地。于是,昆曲便逐渐走向衰落。但在昆曲的整个的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否认士大夫,文人的成就,复杂的历史变化给昆曲增添了深刻的内涵,明朝社会的兴盛没有给文人文化带来太多的政治影响和社会负担,所以反映在作品当中大部份是政治清明下的爱情戏,而到了清朝,写戏的文人仍然是南明的遗老遗少们。他们经历了深刻的社会,政治变迁,明清的交替不仅是一个朝代的更替,而是一个民族的变化,浩浩荡荡的汉民族被偏安一隅的满族统治,在南明的遗老遗少心中形成了多大的创伤,更何况在许多具有爱国情节的文人士大夫心中。这些形成了清代昆曲的独特风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尚任的昆剧《桃花扇》,他借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以一面桃花扇为线索,叙述了从南明到清军统治全国的整个社会动乱的现实,深刻地揭示了南明统治阶级的黑暗,正如作者自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正是作者的艺术构思,借侯、李的爱情故事来抒发作者对社会变迁的复杂心态。但将离合之情和兴亡之感结合的如此紧密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在整个的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的全部的思想感情。这也代表了整个昆曲的创作艺术。这正是昆曲的精华所在,充满了作者的无尽的情怀。但这也正是昆曲的衰败之处,当作者的情怀已不在符合大众的口味,那就意味着它的衰落开始了。 

    昆曲从它的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万端的变化和发展,经历了它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它的伤心与失落,现在昆曲又重新在我们的生活中激荡起来,其实它从未走远,也不会走远。 

    作者:音乐青年教师  
   上一篇文章:吹尽狂沙始到金
   下一篇文章: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三首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