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

学会感恩

新闻来源:实验中学   新闻作者:心理青年教师 吴飞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5.10.08

    今天,又是一个教师节,作为一名教师,我收到了许多学生的节日祝福,这让我感觉内心是那样的温暖。同时我又是一名学生,为我昔日的老师送上教师节祝福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恩。 
    我常常对学生们说,做人要学会感恩。就如小草要对大地感恩,感谢大地给了它生长的沃土;做儿女要对父母感恩,感谢父母给了自己生命;做学生要对老师感恩,感谢老师含辛茹苦将自己培养成才;日常生活中要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感谢他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青少年“感恩”情怀的缺乏随处可见,并且这已经造成青少年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如何给青少年补上“感恩”这一课,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长辈的关怀、他人的各种服务,哪怕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但对于这些恩惠,有些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浑然不知。比如现在不少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对父母不尊重不关心。一位妈妈曾经感冒,卧床不起,她的儿子放学回家一看母亲没有做好饭菜,除了埋怨之外没有一句问候,然后拿了点钱扭头就走,找饭店吃饭去了。还有的人接受别人资助,也不知道感恩。某地有位年迈的老人,曾无偿资助80多名贫困大学生,但那些大学生毕业后,竟没有一个人去看望她,甚至连封问候、感谢信都没有。 
    2004年寒假,华中科大能源学院2003级的400名学生接到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爱父母就给他们洗一次脚吧。开学后,全院300多名同学完成了“作业”。许多同学都说,给父母洗脚看上去是形式,但它作为表达亲情的一种方式,做与不做绝不一样。洗的是一双脚,温暖的却是两代人的心。 
    2004年3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中学第一次在全校大会上播出了本校一位初中男生在假期利用家长工作的便利,在征得产妇同意的情况下,在生产现场用镜头实录,自排自编的Dv短片——《懂你,母亲》,短片记录了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腹产的全过程。片子播出后,同学们受到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巨大的心灵震撼。通过血淋淋的电视画面,同学们了解了母亲生育的艰难,懂得了家长的不易,同学们纷纷把心中的万分感激之情,化作对母亲的理解和尊重。一个学生在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妈妈,以前您总是说您肚子上的疤痕是上天赐给您的礼物。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为了生我,你忍受了皮开肉绽的痛苦。可我以前一直不懂得孝敬您,总是惹您生气,妈妈啊,我要用一生来报答您! 
    由此可见,虽然有些青少年已经开始觉悟,但仍有很多青少年缺乏“感恩”情怀,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何谓“感恩”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处世信条。每个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报之以发自内心的感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付出和爱心,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如此温馨和美丽。 
    “感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懂得感恩,即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反映。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清平乐
   下一篇文章:只为那一片天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