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教研教改频道 >> 名师讲座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推荐 

永无止境的求索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杜德林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8.05.09


    痛定思痛,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而一些语文教育家们对语文教学的执著信念又深深感染了我。这期间,我阅读了“教育家成长丛书”,(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钱梦龙与导读艺术》《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韩军与新语文教育》《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等等,这一部部书籍犹如一面面旗帜,它们昭示着前进的方向,给人力量,催人以奋进。和这些教育家相比,我简直就是一个刚入伍的小兵,情绪容易波动,遇到挫折就气馁,很不成熟。有了这一段时间的阵痛,我对语文教学更加热爱了。 
    带着“爱”走进语文教学,我惊奇地发现,语文里面有许多“爱”的情愫,一篇篇课文似乎都在讲述着一个个爱的故事。有爱国的,有爱民的;有爱人的,有爱自然的;有爱事的,有爱物的……语文教学难道不应该让学生发现爱、理解爱、懂得爱吗?“爱”是文章的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在我看来,一篇篇的文章都是在表达着“爱”的主题,如果说它们有所不同,那也只是“爱”的方式与内容不同而已。“文章不是无情物”,那么吾辈岂是无情人?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丰富的课堂情感,能够激情入趣,激情入境。的确,语文课需要严谨,但这种严谨绝不等于严肃。如果把课文作为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把活生生的美文当作是一种简单的知识说教,而忽略了情感的激发,把活生生的课文给讲“死”了,学生又如何能感兴趣呢?教师充满感情的讲读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而课堂上丰富的情感也为我的课堂注入了活力,它使我的语文课堂一天天变得更加流畅和生动起来。

    因时而变,吾将矢志而求索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①明确教学目的;②确定教学重点、难点;③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④组织实施教学内容,包括内容的选定、课时的安排、问题的设置、板书的设计等;⑤课后习题的讲解或作业的布置;⑥练习与测试。从上述模式不难看出,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在教师的一手操纵下进行的,如同预先设置好了的程序,学生只能认真执行这一程序;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宰者,他在课前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准备就绪,课堂只是一个实施计划的过程,学生必须在他的指导和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他的教学目标,配合他顺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便了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即使有对课堂问题提出质疑或敢于坚持独立见解的,也是寥若晨星,掀不起大的波澜。应当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进行的。 
    其实,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独立发展的个体。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而应是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发展自我的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固守着那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老路子、老办法,又如何能够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呢?因此,我们过去过于强化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和观念必须改变,应转而变为一切从学生出发,否则学生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吸收的地位,其主体性、主动性将会受到压抑和扼制,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然更是无从谈起。 
    记得曾经教学《荷塘月色》,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可谓煞费苦心,阅读了许多关于文本的鉴赏性文章,查看了众多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制定出了颇为自得的教学方案,心想这一课的教学肯定会令学生满意;然而课上完以后,总觉得学生的反应不够强烈,似乎对我的精心设计并不买账,心中不由生出一种遭冷落的感觉。通过反思,我认识到,问题主要在于自己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感受,是自己先冷落了学生,故而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再教此文章时,我调整了策略,首先是课前作调查,问学生对这篇课文哪些方面感兴趣,学生回答说是这篇课文的语言,他们特别愿意朗读此文,有的甚至说已读过四五遍了。既然学生愿意读,我就确定了朗读这一教学目标,并利用一节课搞朗读比赛,效果特别好。学生有配乐朗诵的,有二人合诵的,他们声情并茂,语调语气运用恰当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篇课文到底需要学些什么内容呢?我也没有按自己预先所想讲授,而是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结果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大至文章的主旨,小到修辞的使用,甚至词语的运用。看得出来,学生的思维或者说思想非常活跃。在对所有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后,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自己回答解决,对于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共性问题,我则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这样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然而,这样组织实施教学,我却并不感到轻松。相反,课前我仍然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唯恐自己准备不充分,会很难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够灵活自如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如此看来,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等等,这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自主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关键词,它的提出和实施更是对我们教学的一个挑战。我在教学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语文版)时就尝试使用了自主探究法。这是一首元曲,全文如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首元曲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上半段充满萧瑟的气氛,下半段则写出了秋景鲜活的一面。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受鉴赏这首元曲,结果课堂像炸开了锅一样,学生的认识五花八门。有的认为这是写秋末冬初萧瑟景象的,后半段衬托前半段;有的认为这是写深秋浓郁的秋景的,前半段衬托后半段;还有的认为这是写秋季景色变化的,有萧瑟的凄凉,也有成熟的热烈。学生们的探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并没有轻易地给这首元曲下结论,而是先肯定学生们的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同时自己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同思考,共探究,并不时用马致远、关汉卿写秋的曲子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努力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学习的帮助与支持,进而有效提高他们思考与领悟的能力。至此,教师的角色也就发生了改变,他早已不再是那位板着面孔的法官,而成为了学生最真诚的合作伙伴。 
    18年的语文教学生涯磨炼出了我的扎实、持重与坚韧。此时此刻,我深感自己依然是一名语文教学的求学者。于漪老师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的话砥砺着我,一辈子学做一名语文教师,我将矢志而求索。

    教学感悟 
    18年的教学生涯中,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声音在呼唤:语文教学是什么? 
    语文教学也许是建筑师心中的蓝图,他规划着,雕饰着,创造着;语文教学也许是画家手中的妙笔,他描绘着,表达着,蕴蓄着;语文教学也许是演奏家手中的琴弦,他拨弄着爱的音符,弹奏着情的韵律;语文教学也许是思想者脑中的智慧,他传承着文化,铸炼着思想;语文教学也许是…… 
    正像“语文是什么”说不尽一样,语文教学亦无法穷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权且把自己当作是一位修行者吧,让我们虔诚地参悟、省察、修炼,也许我们有朝一日会修得语文教学的正果。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9A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如果健美操队是实验园的一支奇葩我愿做一名辛勤的园丁
   下一篇文章:于细微处见成效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