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做心灵的参与者
——写在《茶馆》教学之后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杨晓明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8.10.08
    题记:放弃主角而做一个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原来可以给学生这么广阔的心灵空间!  

    一部作品是可以不朽的,它能够引领我们走向心灵深处,一次课堂教学也可以具有人生哲学上的意味,它能够引领学生做一个心灵的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引发思考的快乐与升华,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同触摸到了成长……
  

    喜欢汉语。因为,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中文老师,我深知:粗鄙的心灵配不上优雅的汉语,但汉语的优雅可以拯救日益粗鄙的心灵。  

    喜欢汉语,自然就难舍对《茶馆》思慕,没有因为它的篇幅太长而畏惧,也没有因为名师大家经典的教学实践而放弃。在众多备选的文本中,我和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茶馆”。  

    在公开课前的讨论中,我们交换着彼此的想法?我们确定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思路。那就是——不甘心局限于课本上的选段,而是把最鲜活的角色呈现给我们自己,也呈现给观众——我们要做一次绿色的真实的公开课。  

    没有犹豫,只有紧张的准备。  

    阅读,分组,业余导演竞选,演员招募,资料查找,道具制作,排练争论。脚踏实地查找资料,静下心来研究文本.同学们开始时似乎觉得新鲜,但我发现,随着研究的一点一点深入,他们的表情也一点一点地严肃起来,最初还想多少加入自己的理解而改动剧本,最后他们发现必须理性地尊重老舍先生的每一个字,他是语言艺术的经典。在幽默语言的揣摩品味中,只有十六七岁的学生们,在衣食无忧的甜蜜生活中少了嬉笑肤浅,多了沉重深刻。这是我欣喜看到的,学生们必须首先要熟悉经典,对经典报以景仰之情,学习、思考然后再付诸于实践,会让他们养成凝气静神观察事物、理解事物的好习惯。  

    4月份,奥运火炬传递遇到障碍,90后的孩子们一下子长大了。历史是研究未来的科学,学生在文学中看到民族的历史,燃起了未来腾飞的不灭火种。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当唐铁嘴(付逸林饰演)拿着自做的牌子走上台来的时候,王利发(孙宇菲饰演)正在为茶馆开业做最后的准备。他麻利的身手,招牌似的笑容,谦卑谨慎的态度,是一场又一场的政治风雨磨砺的结果。多少艰辛痛楚都镌刻在惯于黑夜的黑色眼睛里。观众(所有学生)们对王利发抑或是茶馆的命运给予深切同情的同时,不禁会探究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当常四爷(王栋博饰演)和宋恩子(赵鹏程饰演)吴祥子(张霁雯饰演)慷慨激昂地道出“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和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但旗人也是中国人哪!”  

    正值国人爱国情怀盎然的4月,场上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老舍的文字,跨时空地教育了他的后人。斯人已赴水而逝,他的艺术精神与人文思想却在此刻如此炫目光华,他似乎告诉所有人:文学是有生命的,他是人心灵中的明灯。  

    当导演于东廷同学对同学们的表演进行点评的时候,他抓住表演者的语气语调,口吻,联系剧中人的性格特征,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指出:王利发还应该体现他的无奈;唐铁嘴要以卖弄的口吻突出他的扭曲和无耻;松二爷(石玉臣饰演)因游手好闲不能自食其力,要略微颤抖而突出他的胆怯和中气不足;那两个狡猾*诈的老牌特务,恰恰可以用低沉冷冰冰的口气突出他们的阴险凶残。  

    由此,我惊讶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原来可以这样有思想有才气。放弃主角而做一个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原来可以给学生这么广阔的心灵空间!  

    表演使学生对作品有了最直接的感悟,学生感悟越多,后续品评效果就越好。它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并获得真切的体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深入地领会作品的内涵,体味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同伴式的师生关系,创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由课本延伸到整部话剧,甚至由《茶馆》探讨到《雷雨》《哈姆雷特》,本来要进行的几个问题没有时间进行,备课时预设的亮点没有机会实现了。  

    但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还是热情地呵护着同学们热情投入的探讨,马晓萌同学的发言就是思考投入的一个典范。她在众多同学的发言后缓缓地说:“为什么《茶馆》是一部悲剧但读起来却没有悲伤的感觉呢?悲剧反映的主要是人物与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通常的悲剧都是人物努力抗争却仍以失败告终,借此来反映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而《茶馆》中的人物却都在努力‘顺从’,不断改良,但仍以失败告终,作家将人物的个人悲剧转移到社会悲剧上,如王利发虽油滑谨慎,但不至于上吊,松二爷虽游手好闲但不至于饿死。使读者化悲为痛,进而产生对那个黑暗社会的谴责与恐惧。更主要的是,作者想通过作品中一系列‘良民’的悲惨命运来表达:多数人不与黑暗做斗争,只会被黑暗同化吞噬,而黑暗只会更黑暗,莫不如硬朗起来与黑暗搏斗,反倒能创造出一番新天地。”正是这些表演点评、问题探究,课堂上展开了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共同构建了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探究理论”中指出:学习中,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学生应由“无知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教师应由“有知的”传输者变成探索的激发者和引导者。  

    我一直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追求:让学生的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感情丰富起来,让学生的思想深刻起来,让学生的心灵高尚起来。学生在“积累•整合一感受•鉴赏一思考•领悟一应用•拓展一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由学会到会学到创新三环递进,新课标的灵魂也就找到了。  

    文学是人生的表现,品读文学作品就是品读人生,我们的人生将在阅读中丰富,我们的心灵将在品读中升华。自然科学向人类未知的宇宙深处探索,而文学是向人类的心灵宇宙深处探索。一部作品是可以不朽的。它能够引领我们走向心灵深处。一次课堂教学也可以具有人生哲学上的意昧,它能够引领学生做一个心灵的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引发思考的快乐与升华,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同触摸到了成长……   
   上一篇文章: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下一篇文章:这样的“指挥棒”要得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