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众人拾柴火焰高
——关于语文教学中互动合作教学的思考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阎琳瑛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5.25
    “合作”作为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被写进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合作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把课堂看成是动态生成的、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关注学生多方面的知识需求,关注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合作,才能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合作教学的理念和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诸动态因素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学习。其本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和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的交往。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是否运用先进的课改理念是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因而,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对此,笔者认为,合作教学的理念如果运用得当,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可以培养其动手、动口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合作”学习这种先进理念被表面化、浅薄化、形式化,正在或已经沦为一种时髦的标签,一种公开课堂上的“表演”与“作秀”,逐渐偏离了它的本义。在具体的操作中,千篇一律地采用了“四人小组”讨论问题的形式:教师一声令下,只见前排同学迅速转身,开始了与后排同学的“合作”,若干分钟后,教师宣布“合作”结束,然后各组开始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头认可,同学掌声不断,一堂课上得热热闹闹。但是,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收获的是什么呢?这样的“合作”究竟有没有必要呢?

    二、当前课堂合作教学存在的误区

    1、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与语文无关。比如在语文课堂上讨论道德问题、伦理问题、法律问题、社会问题等。有的老师讲授《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让学生讨论如今黑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发言非常踊跃,举的例子大都是当代一些黑人运动员、黑人歌星等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最后得出结论:经过斗争,黑人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是这种脱离文本的讨论与语文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初作班主任的几点感悟
   下一篇文章: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