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弹指间,我在俄语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四年,党龄也有十四年。在这段岁月里,我一直认为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让人充满了梦想的职业。因为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实现的或未实现的,都赋予自己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如你所愿的那样出色的、美好的。于是,在我经历了初中的俄语教学、俄罗斯莫斯科师范大学的工作与研修及高中的俄语教学、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之后,我仍在很努力地去实现我的梦,只是为了向自己证实教师的职业的的确确是美好的、是令人把自己的爱心都宁愿倾情奉献的事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忠实的政治信仰告诉我,要时刻以党员的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心与责任并重,律已与进步同行。
一、思想及工作小结
1991年,我担任初中俄语教学。由于俄语小语种的特殊情况,所教的初中一年级仅有20名同学。为此,作为普通党员教师,我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把这种特殊的课堂真真正正地使之特殊——教学效果特殊、学生受益特殊。这一年是我个人逐步地摸索、实验及经验积累的阶段,初步形成了圆桌式教学、直接对话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教学思想上,我始终坚信,用爱心滋润学生懵懂的心灵;用耐心获得学生澄明的转机;用信心引导学生的求索方向,潜心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卓越与奇迹。1992年,我被派驻俄罗斯莫斯科师范大学,负责研修班的工作,同时自己进修了俄罗斯经贸俄语课程。这一阅历为我日后的高中俄语教学打下了丰厚而坚实的语言基础功底,也为我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在此期间,前苏联剧变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坚定了信念,加强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自我修养的提高。
1995年,我结束了莫斯科师范大学的工作与学习,回国。这期间,我有很多在莫斯科留任及工作的机会,但是,那种对家的眷恋的情愫使我回到实验园任教。这一年,我们学校俄语招生的班额是一个完整的俄语班,这为我工作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在课堂上,身为外语教师,课上我从不讲汉语,把语速尽量放慢,要求并培养学生说话使用俄语思维方式,努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外语的氛围。
我的这种全俄语教学法当时在全省俄语教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与争论。许多教师都认为如此教学,难以面对高考,对此举引起的轩然大波,也曾让我认真思考过。我果断地作出了从高一起始至1998年高考结束止三年为期限的教学实验,以证明此种教学方法之可行性及正确性。实践证明,高中这三年的阶梯式、侧重式训练是很有效的。1998年的俄语高考,全班平均分不仅取得了全省第一名,而且我班的两名同学并列取得了省级单科俄语“状元”的称号。蓦然回首,对我来说1998年的俄语高考成绩优异大大增强了我对这种具有争议的教学法的自信心,而且我越发感到语言的学习与掌握仅仅以习题量为基点的突破是有局限性的,而情景交融的环境氛围,的确是俄语教学中必不可缺的,更是素质教育(包括应试)不可或缺的,而且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强有力的手段。这种状态、氛围下学生语言的学习是自然的、实然的,更适用于实际,受用终生。这是1995年至1998年我以自己的教学实验模式所取得的颇理想的一点成绩。
1999年,我继续留任高三。参加1999年高考的19名俄语学生中,在试题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平均分为135.5分,名列全省第一,通过高三这一年备考教学,我在俄语教学上已完全形成了自己的特有模式,把自己的教学特点归纳为:高一侧重语言环境的熏陶;高二侧重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高三侧重语言基础及语法的归纳及笔头的演练。在三位一体的实验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能力,所取得的成绩是斐然的,效果是显著的。
2000年,这是跨世纪的一年。我也由于工作需要跨高一和高二两年级,任俄语课。除了课文内容以外,我附加一些趣味性强的课堂内容,在课前的值日生报告中,要求学生除了天气、班级新闻介绍外,还要求高二学生讲幽默故事、国际新闻,同时安排高一学生坐在后面听高二学生的课,加强互动。并用每次课前一首外文歌曲作为课堂的最初兴奋点。使学生在这一学年结束时,都对俄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也与俄语学生们结下了浓浓的师生情。
2001年,我在高三任教。面对已经是第三年的高三教学和以往的优异成绩,自己很坦然。俨然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自信。但是面对新学期期初学生们的铮铮誓言和挥泪奋战的豪情,我深深地被感染,本已很平静的心起了波澜,再一次感到了自己重任在肩,一定要送好他们这一程。通过我和学生们的努力,这一年的高考俄语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名,一名学生荣获省单科俄语“状元”称号。我保持了近年俄语高考成绩全省第一的优势。
2002年,我又留任高三。这一年俄语高考平均分仍然位居全省第一,学生再度荣获俄语单科省“状元”称号。2002年起我开始用俄语撰写论文。并尝试了其他方面的创作,小有成绩。
2003年至2004年,我在担任教学的同时,担任教育研究室的工作,繁琐艰巨了许多,但我仍欣慰的是,我的热情依然饱满,期间的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教育信息》编辑工作及“青蓝工程”工作,都需从一点一滴入手,脚踏实地,全心投入。
二、思想及工作中的问题
虽然一直以来,终身学习的观念很明确,但时时缺乏动力,有自我满足感,教学上过于自信。由于往昔成绩的取得,平时放松了自我完善,与其他学校同行学习沟通交流较少,这样以来就会停滞不前,给自己的进步设置障碍。
在教学研究室工作方面,缺少经验的积累。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需要多深入,多了解,多沟通,多充电,及时采取有效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同时,缺少一些管理与培训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学习。
渐入中年之际,时常感触自己缺少了一些工作激情及斗志,缺少创新精神,缺乏未雨绸缪的远见卓识。
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还不够,这些说明自己存在懒惰的思想,缺乏刻苦精神,缺乏深入研究的恒心,缺乏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的自觉行为。
三、修正及努力方向
坚持党建理论知识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共产党员若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不可能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也就不可能科学认识和分析社会发展中错综复杂的问题,就会在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下迷失政治方向,在关键时刻动摇政治立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适应新形势,在学习中进步与发展。
坚定政治信仰,在工作中需不断激励自己,学习他人长处,不放松教学专业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把信仰注入实际行动,再创佳绩。 这些年来,偶然有一种念头:自己付出的和赢得的成绩并不比他人少,但得到的荣誉,由于所教学科的缘故,却远不如他人。所以,通过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再一次重新认识到党员就是要有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精神,并在工作中多多积累宝贵经验,在经验中创新。
同时,还要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始终同党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锐意进取,善于总结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出改进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使教育研究室工作更有特色,更显活力。
针对自己的不足,在日后的工作中,希望自己坚持每天都有一点新收获。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即在教育研究室工作中,还要向老同志学习,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到时有创意。在校刊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把校刊办成展示实验中学特色的窗口性刊物。今年我在高三任教。一年一度的工作虽然听起来已有些漠然,但再度面对学生的日子,或踏入教育研究室的时候,总能激起我内心深深的责任感。
今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对我的灵魂与境界的感召。这种召唤使我能够无比真诚地谛听自己最真的心底悸动和低语,它是我的一次丰硕的精神之旅。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与人生目标探寻中,使我的心灵变得纯净、充实而温润,使我的行动更加明了、执着和坚定。所以,每一年的重新来过,我都会把它看作是一次人生及事业的新起点,为自己加油。我想,我一定会在我们今天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下,自律前行,并能够跨越自我,德才双馨!
作者:外语一级教师
教育研究室教研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