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学过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有一个风光秀美,环境幽静,文化悠久,农产丰富,居民朴实的普通小山村——西柏坡。
这里是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五十多年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又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这里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心往神驰的地方。
为推动当前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2005年4月7日,在党委书记,副校长谢艳珍、副校长张玉芹的带领下,我校部分党员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重温入党誓词,身临其境地接受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革命传统教育。
为了赶路当日中午我们没有休息,带着期盼,带着渴望,下午一点多钟便赶到了西柏坡。下车后全体党员不顾旅途疲劳,集体在西柏坡纪念碑前合影,留下了此行第一个珍贵的纪念。
来到西柏坡纪念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用鲜红和明黄两种颜色的花朵拼成的硕大的党旗,在党旗的后面伫立着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立体铜像。面对铜像我们仿佛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运筹帷幄带领中国人民打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西柏坡陈列展览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大幅图片和彩色的图表等。置身于纪念馆中,听着导游员深情生动的讲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战火纷飞的年代,来到了宵旰图治的革命领袖面前,走到了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中间,加入了车水马龙的支前队伍中。在这里我们亲眼看到了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军队所使用的枪炮;亲眼目睹了淮海战役期间支前人民普遍使用的一种木制的独轮手推车;还亲眼见到了毛主席进北平时乘坐的吉普车。我们边走边听导游员的讲解,边回忆中国革命的历史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中华民族是一个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民族,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优秀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从西柏坡纪念馆出来,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旧址,低矮的土房,狭小的院落,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指挥了三大战役,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准备工作。站在这简易土房,朴素的小院中我们禁不住思绪万千。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下居然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打败了用美械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难怪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将领黄维,被特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西柏坡看一看,他想知道西柏坡是个何等神奇的地方?这次到西柏坡我们亲临目睹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在一间约三十几米的平房内有三张旧桌子,每张桌子上有一套茶具,旁边有几把旧的靠背椅,西面和北面墙上有两张较大的军事地图,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了。据导游介绍地图上标注的红蓝两色军事行动路线所使用的红蓝铅笔还是缴获国民党的,有时没有红蓝铅笔就用大头针把红毛线钉上。这些落后的装备,匮乏的物质,并没影响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组织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伟大胜利。当时在西柏坡流行这样一句话,西柏坡不发枪、不发炮、只发电报,据介绍指挥三大战役中央在这里共发出了120多封电报。可见,毛泽东等老一辈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他们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政治家、军事家。当我们来到西柏坡毛泽东旧居更是感概万千,景仰不已。一张破旧的办公桌,一把很旧的转椅,一个异常简易的书架,外加一只已经有几个破洞的藤椅。这就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伟人的全部家当。这些又让我们想起,毛泽东主席始终饮食简单,衣着朴素,工作上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周恩来总理,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补丁多达几十处。这些做法,震撼全党,警醒世人,向天下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清明的决心。青青的西柏坡岭,蓝蓝的滹沱河水,简朴的农家小院,到处记载着革命先辈工作生活的足迹。领袖们的音容笑貌,战友的欢歌笑语,将永远成为人们缅怀的美好回忆。
当日下午,阳光明媚的西柏坡小院里——在当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意义深远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平房门前,谢书记带领我们23位党员高举起右手再一次在党旗下宣誓。“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铿锵的誓言在清新的春风中久久回荡。又一次举起右手,再一次宣读誓词,我们的心灵再次受到净化。回顾艰苦的战争年代,想像着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情景,面对无数牺牲了的革命先烈。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抛弃,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
这次瞻仰革命圣地再一次让我们走近了老一辈革命家,领略了享誉中外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天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典型教材。
1949年,当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在东方地平线上显露的时候,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从此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发扬的优良作风,成为全国人民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通过在革命圣地重温入党誓词、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和几位老一辈革命家工作和生活过的旧址,广大党员又一次受到了党性教育,确实是获益匪浅。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过了几十个春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描绘的新中国的蓝图已经变成现实。他建树的丰功伟业、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将永远激励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不懈努力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通过这次集中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醒我们每位共产党员,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辽宁省实验中学的腾飞,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作者:政治高级教师 教育研究室教研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新闻 |
|
|
|
热门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