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9日下午副校长张玉芹、教育研究室主任及姚杰老师带领我校青年教师一行12人一路欢歌笑语来到鞍山名校鞍山一中。此行是参加东北三省四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 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此次在鞍山一中隆重举行。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东北师范大学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的领导和教师分别从各地云集到这里。 这是一次教育的盛会,也是一次教育研讨的课堂,更是一次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大展示、大比拼。两天来完成了12节课堂教学,三个学科的评课。前来参加听评课的校内外教师约2800人次。 此次参赛教师绝大多数是一年教龄,少数是3-5年教龄的教师。他们分别毕业于北师大、东北师大、哈师大和陕西师大,均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有较好的修养、较高的素质、较扎实的基本功及较丰富的知识储备。 这次上课的12位教师虽然各学科课题是一样的,所使用的课程标准是一致的,但每位教师对教材的挖掘程度、教学内容的着眼点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各不相同。因此,课堂教学状况和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但12位青年教师竞争激烈,教学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就我校的三节课而言,通过专家点评琢听课教师的评价,三位授课教师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好评。首先,他们教龄短,仅一年,教学经验少,但教学基本功较好,教师基本素质较高,对教材的处理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例如,数学石慧嫒老师讲《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她能从生产生活人手引起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极大兴趣。她在课件的首页上设计了一座非常真实、漂亮的拱形大桥,一座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建筑,巧妙的突出了抛物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创意受到东北师大钱教授的赞扬,他说:“这是典型的抛物线图,这里包括很多几何图形,而且和生活联系密切,非常好。”石慧嫒老师认为,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能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王博洋老师的地理课《生物》,设计完整、构思巧妙、内容丰富,课堂上知识运用娴熟、讲述流畅,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调控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师王勇的《记忆》一课,评价尤为突出,认为王老师思路清、表达好,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深的功底,是一位有激情的老师。他的课抓住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回归到了语文的本体,是一堂典型的语文欣赏课。他诗一般的导语,灵活的课堂调控,优美的文学语言,一气呵成的讲解,以及学生天衣无缝的配合都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