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新疆——美丽的地方,到现在我和王晓强老师到新疆克州工作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我们作为辽宁派往新疆的第一批援疆教师,始终兢兢业业工作,牢记省委组织部交给的任务,使援疆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无论是在锻炼自己、提高境界、丰富阅历,还是发挥作用等方面都有很大收获,一直努力为今后的援疆工作打好前站,创造有利开局,埋下坚实的基础。并学习和传承辽宁省实验中学的理念,不忘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教师和领导的培养,力争用有限的三年为新疆克州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克州地区的自然情况 提到克州这个名字,大家也许还没听说过。它的全名叫“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语意为“红色的河水”,柯尔克孜是克州的主体民族。克州所辖一市三县,包括了阿图什市(州政府所在地)和阿克陶、乌恰、阿合奇三县,克州乌恰县是祖国大陆送走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全州总人口约为47.6万人,少数民族约占93.7%,也就是说汉族只占当地人口的6%左右。主要聚居着柯尔克孜、维吾尔、汉、塔吉克、回、乌兹别克等11个民族。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位于祖国的最西部,地处天山南脉、昆仑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上,总面积7.2468万平方公里,90%以上为山区,被称之为“万山之州”。克州西北、西南部分别与6个国家相邻,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约1200公里的边境线上有254个通外山口及二个国家一类口岸;东边同西部明珠阿克苏相邻,南面同喀什临近。 克州的环境和我们家乡沈阳的气候有一些差别,主要体现为气候的干燥,两个小时左右的时差和不分明的四季,夏季长温度高,最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主要包括地震和沙尘暴。 以下是我在2006年的三月份我们第一次遇到沙尘暴的时候我写的一篇纪实文章。
我们的春天 那是我们学校开学的第二个学期的第二周了,也正值新疆春暖花开的春季的到来,春天是草木萌发的季节,看着无比蔚蓝的天空和天空中展翅飞翔的鸟真是遐想万分。今天是2006年3月12日星期日,今天是周末我们也还是早早起来投入工作,睁开眼睛发现屋子里光线还是非常的黯淡,拉开窗帘一看,发现外边的天已不是往常的那样蔚蓝,却是土黄色的灰蒙蒙的一片,窗外什么也看不到,只是一片黄色,漫天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窗台上已是厚厚的一层黄土,也顿时感到空气中那种难忍的干燥。确是带着几分好奇,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来到楼下一看,天地一色,尘雾满天,地上布满了尘土,院子中的小汽车也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到处都是黄色的了。走到大街上转了一转,看到车子慢慢的蜗牛般的行驶,人们也是裹得严严的,有的带着帽子,有的围着丝巾,有的戴上了口罩低着头慢慢的走着,没多一会儿我的身上也满是黄土,融入了这黄土色调的画中了。问了问当地的居民才知道,这是我们所在的南疆地区常有的自然现象——沙尘暴,据说这样的情况每次要持续一周左右,经常是发生在每年的四月份,大约要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是2006年的第一场沙尘暴,比以往来得稍早一些,这也让我们更深的体验了新疆与故乡不同的生活,体验了新疆的美,体验了新疆的苦涩,也体验了新疆朋友的纯朴。记得几天前我们参加为了防风固沙而进行的一年一度的植树活动,我们一大早集合,和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起来到离学校不远的后山的山坡上植树,就在这儿,在新疆到处可见的寸草不生的荒山上,忙忙碌碌的劳动了一天,种下了数不胜数的宝贵的树苗。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另一座山上,那山上已经绿了,那是以前的人种下的。在我们之前也不知前人已在这片土地上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看着小树成长也像我看着我的学生一天天的成长一样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的前辈奉献着,看着我们成长,我们又看着我们的下一辈一天天成长,就这样人类不停的繁衍生息,不停的奉献,也让我们更坚定的为更加的努力而努力,为下一辈更好的成长而成长,不断地努力完善我们的世界。
[NextPage]
二、在克州地区工作和生活的情况 我们在克州工作的单位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是当地惟一的一所汉语授课的全日制完全中学,也是当地汉族居民子女惟一的选择,克州其他中学都是以维语和柯尔克孜语为主授课。 我在新疆工作的这段时间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概括: l、起步阶段——中药排毒阶段 第一个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的三、四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由于历史的原因,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当地学生的英语基础是薄弱一些,有的朋友说这样的学生不好教,但又想到了做教师的责任,教师是不可以选择学生的,无论是好学生还是稍差的学生,我们都应该去教好他们,让他们进步,取得好的成绩。学生的水平差也是对我们教师的考验。这里条件较内地艰苦一些,学校在排班的时候是按成绩编排的。我带的这两个班里,三班是一个相对较好的班级,而四班却是一个差生班,在全班的51人里,中考成绩英语及格率为0,而三班要稍好一些,能达到7%的及格率,这也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既要考虑到三班的进度,又要考虑到四班的理解程度,那么就要在四班的教学进程上适当放慢速度,降低难度。最突出的情况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我就先从学习态度上抓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排除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如果不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无论怎样充实完善课堂教学都是徒劳的,也不会取得效果。于是我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对于基础差和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采用了我国传统医学上所说的中药疗法,以调理为主,要经过长期而不断的努力来实现,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打持久战,而没有用西药疗法,面对着这些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较强,克州的学生的这种态度尤为凸显。如果采取强硬的手段,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效果,但是从长计议,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也会使病情反复发作,也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会带来不良的效果。俗话说:“大禹治水,在疏而不在堵。”所以,我采取了以疏导为主的教育方法,学生一点一点的端正了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也为我下一步计划进行的“中西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这些学生一个个的教,一个个的补,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并且交给他们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同时也给予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一次单词测验中,我找到了这次测验成绩不好的同学谈心,他们说:“我从初中就没认真学过英语,我的基础差。而且班里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基础都是这样的。”我说:“只要自己努力,认识英文字母就一定能背得好”。一位同学以很严肃的神情对我说,“老师,我真是24个字母都认不全”。这时我顿感惊讶,谁都知道英语的字母是26个,而不是24个。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协调、整理,在第一个学期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中,我所带的二个班级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集体成绩稳步提高。在这次考试中,作为差班的四班由原来的中考成绩及格率为0提高到了10%的及格率,远远超过了同等水平的五班和六班,于是我在班里和学生讲,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士气。由此,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信心和班级的凝聚力。 2、稳步上升阶段——中西结合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已经充分的实现和学生的交融,能够心贴心的交流,学生也充分的认识到老师能够带着他们摆脱差的成绩,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我得到学生的信任。现在的孩子们不喜欢读死书、死读书的老古板,不喜欢讲道理式说教、严厉有余、活泼不足的教师。他们喜欢的是时刻想着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所以我也很注意和学生在感情上的沟通。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努力去实现的。在这个阶段我对教学方式作了一些调整,对于一些“后进生”适当的用了一些猛药,使他们能够以最快速度赶上大家的步伐。 在第二个阶段的考试中,班级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一次考试中,全年级的及格人数只有10人,我教的三班有3人,四班有4人。第三次是期中考试,全年级的及格人数为7人,我教的三班有2人,四班有1人,平均成绩明显提高,并且在全年级的前三名中,我带的三、四班取得了全年级前三名中的第一名和第三名。 3、保持平稳发挥后劲阶段——巩固疗效阶段 随着学生成绩的逐步提高,一些学得稍好的学生就产生了一种对自己的满足感,也失去了进一步提高的动力。在这个阶段,我及时找这些同学谈话,消除他们的满足感,让他们更好的进步,保持住他们取得的成绩,并要更上一层楼,为其他学生树立稳定的航标。这种满足的情况也不仅发生在学习好的学生身上。有一个学生,我发现他不像原来那样努力好学了,下课时我及时找他谈话,他说他180分就能考上大学,这时我及时引导他,我告诉他,人人都有对好的事物的向往,就连捡垃圾的拾荒者,也会挑着值钱的铁丝、易拉罐、塑料瓶捡,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学,考个更好的大学呢。于是,通过对他不断的批评和鼓励,令他保持了可持续提高的发展态势。从而,通过鼓励学习好的学生,使他们可持续提高,通过对“后进生”不断的鼓励信心,令他们扎实进步,并带动了中等学生随之进步,使班级的学习走上了一条有计划的良性发展的轨道,为发挥后劲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新疆的这段时间里,在学校领导的信任下,我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英语竞赛,从基础上和考场心态上都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的训练。并用自己有限的工资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使他能够更好的成长,帮助他实现考大学愿望。让我们回想一下希望工程中的那幅宣传画里的大眼睛,带着那种对读书的渴望,我们又怎能不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更加努力。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始终保持认真学习、谦虚的态度,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学习、请教,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工作能够行之有效,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得失,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努力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多的了解实际情况,学习他人的优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充实自己,为援疆建设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