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网站首页 学校概貌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新 疆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学校新闻频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朗读--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与方法”

新闻来源:实验之窗   新闻作者:赵文华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新闻录入:网络中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新闻阅读: 次    发布时间:2007.01.17

    第二,一些学生鉴赏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再现作者的情感,不能给自己创造一个语文情境,但是通过老师或其他学生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他们进入课文之中,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思考兴趣,那么就本文而言,演讲词的三个特性便能使他们有一个较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并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进而应用于下面的语文学习之中。 

    第三,“以读代讲”是我们较熟悉的词汇,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几位老师包括我自己都没有真正落实,针对课文内容以问题来组织教学,问得多,学生答的多,偏重于强调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演讲词的三个特性,一味追求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即使能够得到演讲词三个特性的结论,我想也是不深刻的。同时,把语文变成偏于理性的学科,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意义。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要实现其知识与能力目标,即使文体特征存在差异性,但朗读都应是其目标实现的过程与方法之一。 

    朗读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所处的高中阶段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语文学科在这一时期又肩负着更为重大的使命,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极为有效的朗读手段对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我与地坛》一课中,老师在恰当的音乐背景下进行示范性朗读,令在座的大多数同学及老师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深深地被那深沉的母爱所打动,每个人都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这种恰到好处的朗读便基本上达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而在《我有一个梦想》一课中,各位老师都不同程度地运用朗读把作品中蕴涵的作者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的献身精神体现出来,并且能够让学生通过朗读的语气、声调的变化深层次理解黑人对平等、自由、民主的渴望,进而深层理解平等、自由、民主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比单纯通过学生思考来得直接的多也感性得多,更容易让人接受。由此观之,朗读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理应作为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过程与方法”之一。 

    小结 

    朗读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对比朗读,想象朗读,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等。然而朗读应用于教学一定要得法,要谨慎选择,例如在鉴赏苏轼那首悼念亡妻之作《江城子》的时候,为了表现作者浓重的哀思,就不能用节奏比较欢快的曲调作为朗读的背景音乐。所以教师针对课上的朗读应起到一个较好的引导作用,采用恰当的不同的朗读方式,才会使学生能够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日积月累,要勤读、多思,不断的训练才能提高朗读水平。我也在不断去尝试“以朗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好朗读充分体现自我的主体作用,在贯穿课堂的朗读活动中用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去体验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由于本人能力及经验有限,也针对自己在引导学生朗读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好这一实际情况,在这里仅谈以上几点粗浅的认识,还望各位领导及老师不吝赐教! 

    [作者:语文青年教师]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一节化学课的纪实与体会
   下一篇文章:远离职业倦怠 做个快乐教师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